只知付出的父母 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
有人说:“做父母的,一辈子不就是为了给孩子做贡献吗?”
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误区,以为一味地掏空自己,超负荷地“富养”孩子,就是自己最大的骄傲。
也不管孩子能否理解自己的辛劳,能否在内心种下感恩的种子。
结果,大半辈子的心血,换不来一句感激的话。
最近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:
“中午十二点起床我觉得没什么问题,爸妈却天天骂我,我真的做错什么了吗?”
乍一看以为是这对父母很严厉,但细看题主的描述,只觉得寒心。
题主是个大学生,从自述里可以看出,家庭条件并不算优越。
爸妈养鸡养鹅,还种了菜,开了个小加工厂,没舍得请工人,活全靠两人自己干。
平时非常辛苦,早上6点多就起床干活,一直到夜里11点多才能休息。
一天17个小时忙碌,连饭都要争分夺秒地吃。
放假回家,爸妈想让题主帮帮家里的忙。
可在他眼里,却成了对他自由的剥夺。
父母有家务要做,他觉得“我妈就是故意去做饭,然后让我干活”。
省吃俭用,种菜养鸡,他却认为是在“浪费时间精力照顾这些对我来说一文不值的东西”。
起早贪黑,操劳挣钱,被他形容为“忙碌”而不是“辛苦”。
并且在他看来,父母再忙都是自作自受,谁叫他们不请工人,“自己压榨自己”。
这孩子,让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:
父母尚在苟且,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。
他的父母每天只能睡7小时,没有周末,没有悠闲。
可供养出来的儿子,一挥手买了5000多的电脑用来打游戏,每天睡到中午12点,还要抱怨他们自私、烦人。
题主在另一篇帖子上说要买电脑打3A游戏。
答主@榛禾木 在高赞回复中说:
“谁说你家没工人。你是老板,爸妈就是工人,给你打半辈子工,不拿钱反倒贴的那种。就这样,你还不满意。”
一针见血。
多少父母,不舍得吃不舍得穿,脏活累活全都干,一块两块也要省。
攒下的钱,供孩子读书上学,给孩子买房买车。
父母日复一日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代劳,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。
久而久之,父母的付出在孩子心中就成了亏欠与补偿,他们自然不会心存感恩与体谅。
他们从小能轻而易举地在父母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不仅不懂珍惜、肆意挥霍,还会在内心否定 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的真理。
成年后理直气壮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,一旦不被满足,就对父母一顿控诉。
刘墉有句话说得好:
今天许多孩子跟父母讨价还价,既要美国式的自由,又要中国式的宠爱;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,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。
但这一切,也是父母一手造成,他们或许足够“无私”,但孩子领受得越多,表现得越不耐烦,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。
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
尼采说:“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。”
懂得感恩的孩子,心中有爱,足以照亮美好前路。
10年前,重庆“棒棒”冉光辉赤裸上身,一手扶着货,一手牵着孩子的照片曾火遍网络。
4年前,冉光辉在重庆中心地段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,全家人不用再挤在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了。
儿子今年14岁了,他把父亲的辛苦看在眼里,每天放学给在外辛苦的爸爸妈妈做好一桌饭菜。
他交给爸爸一封亲笔信和一段自己录的视频。
视频里儿子对爸爸说:
“生活没那么困难,不需要你去那么拼命,我可以跟你们分担一切,但是你并不一定非要一个人去承担压力,我可以和你在一起。
爸爸,我非常感谢你用扛货扛来的钱,养育了我14年,现在我很想对你说一句,爸爸我爱你。”
父亲接过儿子的礼物,感到得掉下眼泪。
前段时间还看到一个新闻,葡萄牙的一位父亲患有色盲,女儿默默存了两年钱送他一副色盲眼镜。
第一次看到蓝色的天空,父亲既惊喜又感动:“实在太美了。”
回到车上父亲又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,看看手机的照片,看看家里狗狗是什么颜色的毛发....
当他发现世界居然这么多彩,父亲激动地抱着女儿泣不成声。
女儿的礼物让父亲感到幸福。
有时候父母缺的不是钱,而是子女的关爱,子女的一份感恩,一份回报就让父母感到快乐。
有人说:“感恩,是一种美德,是一种境界。”
深以为然。
当感恩成为习惯,人就不会把一切当成理所应当,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得不到满足就怨天尤人。
而是会加倍珍惜生活中的美好,在爱与被爱中分享传递,让幸福得以循环。
教给孩子感恩是父母的远见和责任
作家毕淑敏说过:
“天下的父母,如果你爱孩子,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,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。
这绝非成人的自私,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。”
爱孩子就要教给孩子爱,教给孩子感恩,是父母的远见和责任。
只有感恩的孩子,才能孝顺父母,体谅他人,才会爱自己,爱他人,有爱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。
一、要舍得用孩子
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:“你什么也别管,好好学习就行了。”
这句话杀伤力非常大,不仅仅是割断了孩子和家庭之间的血肉相连的联系,还割断了孩子懂得感恩的内心的成长。
孩子会认为好好学习是为了父母,为你们考个好成绩,你们就该为我做出贡献,所以他不会感恩父母。
小时候,父母怕孩子吃苦,怕孩子受罪,挡在前面。
等他们长大,却要为当初的“怕”担负痛苦。
这就出现了我们经常听说的父母千辛万苦把孩子养大,有的出国、读博……孩子却拉黑了父母,几十年都不联系,甚至还有一些啃老族,让父母非常伤心。
父母不要为孩子做得太多,要舍得用孩子,让孩子劳动,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。
要从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比如小时候让自己穿衣服,再大点让他扫地、洗碗,从小做家务的孩子,长大了也会有责任感。
二、要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辛苦
一位单亲妈妈,靠卖菜为生。
妈妈卖菜,让女儿帮忙推车,冬天卖菜时两个人一起挨冻、受饿。
连着几年,她们都忙到除夕的当天下午才回家。
妈妈对女儿说:“对不起,妈妈今年没给你买新衣服......”
女儿说:“没事的,你挣钱很辛苦,病还没好利索,都是为了养活我。我今年11岁了能照顾自己了。”
只有孩子经历过,才能体会到长辈的不容易,才会有感恩心,有担当。
要让孩子吃生活的苦,体验父母的不容易,才能养出一个懂得爱和感恩的孩子。
被爱和感恩滋养的孩子,才更懂得感恩和珍惜。
三、要让孩子换位思考
朋友女儿上四年级时,有了攀比心。
妈妈决定让孩子体验一下当家的感觉,对孩子说:
“你算账比妈妈好,给咱们当管家吧,每月三百块由你支配,有剩余就是奖励,超支就扣压岁钱。”
女儿欢天喜地地答应了。
女儿买东西,妈妈都跟着她,看她计算、权衡。
两个月过去孩子赔进去二百块钱。
孩子知道了妈妈挣钱的不容易,学会了换位思考,明白了自己不曾知道的生活各项花销,就不攀比了。
四、多让孩子对你和其他人说“谢谢你”
一句简单的谢谢你,培养的是孩子对其他人的感恩之心。
当你为孩子做了一顿饭,让孩子说一句“谢谢”,让他知道父母给孩子做饭并不是义务。
当其他人帮助了孩子,主动引导他说一声谢谢。
一开始孩子也许并不会理解谢谢的含义。但是当年龄的增加,孩子也能自己理解这两个词中蕴含的感恩之情。
父母不要为孩子包揽一切,孩子不经历、不担当,是成长不起来的,父母禁锢了孩子的翅膀,待他们长大时就会失去了飞翔的能力。
给孩子再好的教育,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“不容易”。
从现在起,收起对孩子“满满”的爱,让孩子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,学会感恩。学会对父母的敬畏,学会对其他人的尊重。
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温迪·莫格尔说:
“当父母倾尽全力不让孩子体验到不适时,他们长大后,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对正常的挫折。”
对孩子来说,让他们体会生存的艰辛、学会自我努力、懂得感恩、学会回报才是最正确的教育方式。
愿父母们都能养出感恩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