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晋级教育
教育机构加盟
教育培训机构加盟
    家庭教育
    您的位置: 晋级教育 > 办学技巧 > 家庭教育 >  -> 

    一个家庭最大的危机:焦虑的妈妈,悠闲的爸爸,养出一个问题孩子

        前几天在闹市吃饭,看到这样一幕:
     
        隔壁桌一家三口,小女孩约摸五六岁,看上去有点不乐意,板着脸不肯吃饭。
     
        妈妈刚开始很耐心劝导她:“快吃点,不然不长肉肉”。
     
        可小女孩仍旧我行我素,嘴里满是拒绝。
     
        见劝导没用,妈妈的脸突然晴转阴,以更大的声音吼着:
     
        “你怎么这么烦,我告诉你,我已经生气了!”
     
        估计也是被吓到,小女孩先是一脸懵,然后就哇哇哭出声来。
     
        现场一片狼藉,妈妈怒火中烧,女孩哭闹,唯独旁边的爸爸一直在看手机,事不关己。
     
        看到这,我心里不禁一阵难过:
     
        如果这位妈妈情绪波动总是这么大,爸爸又没什么参与感,那女孩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呢?
     
        我想,大概率只会爆发更多家庭问题。
     
        如哲学家鲁道夫·斯坦纳所说:
     
        “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和表现,决定了孩子的发展倾向。”
     
        妈妈情绪稳不稳定,爸爸对家庭的事情上不上心,养出来的孩子千差万别。
     
        妈妈焦躁不安孩子成长失去动力
     
        《金牌调解》来过一个家庭,一上场,夫妻俩就大吐苦水,纷纷吐槽对方的教育理念。
     
        妈妈强势又严厉,从小对女儿期待高,要求女儿考重点。
     
        小学前几年,女儿确实如期待中那样,出类拔萃,学习才艺社交样样行。
     
    一个家庭最大的危机:焦虑的妈妈,悠闲的爸爸,养出一个问题孩子
     
        但和她的关系有点糟糕,经常发生矛盾和争吵,严重时,她还动手打过女儿。
     
        丈夫长年不在家,知道她们母女俩关系一般,还帮着女儿和她唱反调。
     
        看到女儿上初中后学习状态大不如从前,她愈发焦虑。
     
        经常就教育问题和丈夫吵,“逼”女儿学习,处处干涉她的行为,不准她做这做那。
     
    一个家庭最大的危机:焦虑的妈妈,悠闲的爸爸,养出一个问题孩子
     
        到头来,她和丈夫的关系剑拔弩张,一度闹到离婚的边缘,跟女儿的关系仍旧不可调和。
     
        甚至后来,女儿变得不思进取,懒散爱喝酒,学习一落千丈。
     
        很明显,女儿没有按照她的剧本变得优秀。
     
        她内心那份对女儿学习的紧张在意,不仅屏蔽了她对女儿的爱,还毁掉了女儿的成长动力。
     
        作家周国平说过,家长的焦虑是孩子最沉重的负担。
     
        焦躁不安的妈妈,永远养不出轻松快乐的孩子。
     
        残留在她心里的恐惧、紧张、焦虑,源于自己怕跟不上社会的步伐,很想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。
     
        结果,这些负能量无一例外转嫁到孩子身上,压得孩子喘不过气。
     
        正如一个被迫安排了十几门课外培优班的小学生说的:
     
        “妈妈眼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,只要我学得好妈妈就开心,可她却不知道我有多绝望无助,人生对我来说真的很没意思。”
     
        孩子不是任由摆布的傀儡,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,也有自己的想法。
     
        只是在妈妈的催逼下,他慢慢丧失自主性,很难有强大的内在和坚韧的意志活出自己,实现自我价值。
     
        爸爸冷漠疏离孩子自我价值感低
     
        如今很多家庭中,爸爸就像一团总也抓不住的影子,明明存在,却看不清楚他的模样。
     
        把教育大权甩手丢给妈妈,自己不参与、爱搭不理。
     
        想起老家表哥的儿子。
     
        一个一米七的13岁男孩,长得干净帅气,个性却唯唯诺诺,对自己十分不自信。
     
        有时候夸他,他要么下意识回避话题,要么摆手否定,仿佛承认自己“好”是件特别丢脸的事情。
     
        其实他的自卑怯懦,跟表哥的缺席有关。
     
        他三四岁时,表哥就外出务工,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,即便回家也和他无话可说。
     
        更别说一外出就给他打电话,就连他上了几年级,表哥都记不清。
     
        看他和表哥之间生疏得像陌生人一样,问他怎么不跟爸爸亲,他眼神里闪过犹豫和迷茫。
     
        一个不热情的爸爸,怎能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,又怎能让孩子确信自己被爱、被重视呢?
     
        著名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:
     
        决定孩子未来“够不够自信、觉得自己够不够好”的人,更多的是爸爸。
     
        爸爸对孩子的自我形象、自我价值感的影响,比妈妈更大。
     
        这是因为爸爸代表了孩子与“他人世界”的连接,如果爸爸表现出的是对孩子的消极被动,对参与教育的不屑和疏远,那么孩子只会觉得:我不配拥有别人的关心,我不好,我很糟糕。
     
        久而久之,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价值,习惯自我贬低,甚至会因为缺少自我约束力走上歧路,陷入更大的困境中。
     
        妈妈淡定,爸爸热情孩子才能健康成长
     
        究竟父母应该怎么做,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呢?
     
        樊登老师在一次分享中提及:
     
        在家庭中,妈妈要学会淡定,爸爸要学会热情。
     
        一个淡定的、有爱的妈妈,加上一个热情的、开朗的爸爸,这个孩子的成长就会更加健康和阳光。
     
    一个家庭最大的危机:焦虑的妈妈,悠闲的爸爸,养出一个问题孩子
     
        杨百翰大学研究者曾做过一项研究,结果也显示:
     
        母亲情绪稳定,管控能力强,对孩子语言暴力(辱骂或者讽刺等)的几率就小;
     
        母亲认知能力强,对孩子的管控欲就弱一些。
     
        她们养出来的孩子,行为问题(打架或发脾气)比较少。
     
        这是因为,孩子一出娘胎就和妈妈共生在一起。
     
        妈妈的情绪直接感染到孩子,她的喜怒哀乐决定了孩子的情绪。
     
        只有妈妈管得住自己,不轻易发火,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,孩子自然也学到妈妈的淡定自若,不会轻易冲动。
     
        而象征秩序和纪律的爸爸,只有他乐意参与养育事务,积极陪伴孩子的成长,孩子才能感受到爸爸独特深沉的爱。
     
        一个情绪稳定又热情洋溢的家庭,不仅完善孩子的人格,还成就孩子幸福的后半生。
     
        想养出优秀、自信又健康的孩子,离不开父母的用心和相互配合。
     
    一个家庭最大的危机:焦虑的妈妈,悠闲的爸爸,养出一个问题孩子
     
        1. 妈妈管好情绪,孩子才有自由成长的空间
     
        教育专家蒋佩蓉曾被老师告知儿子自我表达能力差,写作不行。
     
        刚开始她和大部分妈妈一样,焦躁不安,硬逼儿子练习写作。
     
        可她越逼,儿子越反抗,她越着急。
     
        直到丈夫出面干涉,建议全家人一起写东西分享,这才阻止一场家庭战争。
     
        后来她发现,只有自己控制好情绪,不过分焦虑、急于求成,儿子反倒更乐意写作,还策划了一系列小说。
     
        养育了三个男孩,她总结了7个管理情绪的方法:
     
        要有胸怀、勇气与智慧;避免比较;学会等待;享受过程;减少欲望、知足常乐;心甘情愿地付出;保持幽默感。
     
        妈妈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未来。
     
        唯有妈妈能管好情绪,保持淡定,温馨舒服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自由成长。
     
        2. 爸爸积极参与,孩子才有足够的安全感
     
       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帕克做过一个调查,追踪390个家庭并详细记录了父亲和母亲与孩子玩耍时的细节差异,发现:
     
        母亲跟孩子玩的方式更模式化,较少兴奋度;
     
        父亲则更容易带孩子玩激烈的运动,比如摔跤、捉迷藏等,由此教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体与调控情绪。
     
        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,孩子的心态就越积极健康,长大后也更容易获得幸福。
     
        所以给爸爸的建议是:
     
        平时多关注孩子,带孩子玩游戏、看书、运动,一起做有挑战的事情。
     
        爸爸对孩子热情一点,孩子的人生才更踏实笃定一些。
     
        3、最重要的,是爸爸爱妈妈,妈妈尊重爸爸
     
        有心理机构做了调查,让幼儿园到大学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畅所欲言,说出他们对幸福家庭的定义,其中排名第一的是:
     
        父母恩爱。
     
        “父母恩爱”的前提在于丈夫懂得爱妻子、体恤妻子,妻子也能尊重丈夫,保全丈夫的面子。
     
        只有爸爸爱妈妈,妈妈才会变得柔软有耐心;妈妈尊重爸爸,爸爸才更乐意参与到家庭事务中,给妈妈足够的支持。
     
        这样的亲密互动,是家庭幸福的法则,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。
     
        美国波士顿荣格学院院长乔·凯布雷讲过:
     
        孩子需要的是母亲的温柔包容与父亲的规则界限,两种爱珠联璧合,对孩子来讲才是完整的爱。
     
        父母努力工作,拼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,这无可厚非。
     
        但比这更重要的,是妈妈的好情绪和爸爸的高参与。
     
        唯有妈妈情绪平和,爸爸积极热心,方能让孩子内心安稳踏实,自信迈过人生每一个新阶段!


      托管班加盟

      手机网站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4000-400-826

      邮 箱:jjxx2008@163.com

      地 址:北京西城马连道南街华睦大厦901室

      晋级教育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264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