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能实现三个心愿,其中一个肯定关乎你孩子的幸福。
看到一条网友留言:
孩子今年上高一,15岁。
小学初中一直名列前茅,可是现在说要成为一个普通人,很佛系,不好好学习,只要快乐轻松就好,很叛逆,作为妈妈该怎么引导?
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:
孩子小学初中时成绩优异,妈妈很是骄傲,然而到了15岁,上了高中,突然宣称不想努力了。
妈妈劝说,孩子就表现出叛逆,于是这位妈妈没了办法,不知道该如何应对。
“佛系”、“丧”在今天似乎成了一种“文化”,在青少年之间流行。
与“丧”相对的,是“阳光”。
看过这样一条视频,一个在街头拉小提琴的女孩,她完全沉醉在小提琴的乐曲中,人与音乐合二为一。
此时小女孩就成了这首曲子,她完全的将这支音乐演活了。
周围有许多人被她吸引,几个更小的孩子在其间跟着音乐翩翩起舞。
上面那位15岁上了高一的孩子,也曾经名列前茅,论学习能力,相信他与小提琴女孩不相上下。
然而,他们一个颓丧,一个阳光。
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往往都很注重能力的培养。
殊不知,比能力更重要的,是一个孩子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阳光。
养育一个自身就会发光的孩子,给他扔到任何一个环境,让他学习任何一项学科,他都能让自己从中获益,并且为自己创造幸福。
孩子身上的“阳光”哪去了?
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曾说过:
每个人都具备“内在的积极力量”,这样的力量可以推动我们实现很多目标。
遗憾的是,现在很多孩子缺失了这份“内在的积极力量”。
没有“力量”,整个人就会显得很消极,做事打不起精神,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,甚至只想沉迷于手机游戏。
网络上有一个很火的话题:现在的生活条件明明变好了,可为何有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?
相比于几十年前,今天的我们拥有了更多时间和资源来管教孩子。
玩具、早教班、各种兴趣培养、益智类的活动等等,家长可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消费数不胜数。
养育孩子确实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,但这并不等于投入了这些东西就一定能把孩子养好。
而且,往往家长过度的投入,为孩子安排了太多的事情,反而会导致孩子渐渐的失去自主意识。
常能听到有些家长说这样的话:
“这个玩具要这样玩”
“不能趴在地上画画”
“学钢琴就是比学吉他好”
“好好学语数外比什么都重要”
……
当这样的声音充斥着孩子的耳朵,就意味着,家长忽视了孩子自己的内心感受。
我们总是急于将最好的给孩子,告诉孩子“应该”如何如何,只是这样的“好心好意”违背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意愿。
结果就是,我们将注意力都倾注到孩子身上,却很少去反观自己,意识不到自己在教育中的问题。
这样即便孩子已经呈现出了问题,我们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。
于是便会更加严厉的管教孩子,形成恶性循环。
只有当家长开始反观自己,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理念,意识到曾经的不当行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时,
才会愿意收起错误的做法,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。
然而,很少有家长愿意自我反思,所以,这可能也是育儿中最难的事情。
积极的孩子,掌控自己的人生
大概所有成年人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,因此当我们有了孩子,就会希望孩子将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去抵御生活的艰辛。
因此很多家长都认为,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技能,考上好大学,具备竞争力,找到一份好的工作。
这些家长可能也会有些许无奈,他们会说——
“我也想让孩子在阳光下奔跑,有一个快乐的童年,可是小时候傻乐,长大了怎么办?”
于是,因为“担心”,这些家长开始监督和管理孩子的学习,他们认为“如果不管,孩子就只知道玩”。
然而,事与愿违常常发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面。
据一份针对全球88个国家的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,在这88个国家中,中国孩子的学习时间最长,而且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国家。
但是,中国学生的学习效率排名却十分靠后。
如此看来,中国孩子学习的“性价比”,实在很低。
我们都知道,作为成年人,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。
但这一能力并不是成年后的某一天突然具备的,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慢慢发展起来的。
事实上,要让孩子在成年以后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,就要在他小的时候,首先关注孩子自我认知及心理方面的发展,然后才是能力的培养。
这样的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,也会为自己的学习情况负责。
很多家长都还记得,大约在孩子两岁的时候,突然间特别喜欢说“不”,其实这个时候,就是孩子的“自主意识”迅速发展的时候。
在说“不”的过程中,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边界感,也就是说,孩子知道了自己可以做什么,不可以做什么。
也是在这一阶段,孩子的“自我认知”开始发展:
我能不能做这件事?我要不要为这件事做主?这些问题会在孩子脑海里形成初步的认知。
然而有多少家长能够真正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,给予孩子充分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呢?
很多家长意识不到,与其在学习方面对孩子强加干涉,不如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,
借助孩子生来就有的“内在积极力量”,形成自驱力,让孩子自己推动自己去学习与成长。
积极教育,成就孩子一生的竞争力
培养一个内在积极阳光的孩子是很考验家长的,但这也值得每一位家长为之努力。
家长要有“分寸”,做到既不放纵,又不强制。
但道理都懂,如果放到已经呈现出问题的家庭中,该怎么面对当前那个具体且棘手问题呢?
①、诚恳的跟孩子谈一谈
家长要表明自己对孩子的爱,让孩子知道,妈妈会永远爱他。
这一步是为了促进亲子关系,因为在以往错误的教育中,亲子关系必然会变得很差,所以家长首先要向孩子表明自己对孩子的爱。
家长要表明自己已经意识到曾经对孩子干涉过多,承诺以后会尊重孩子,如果孩子不想做某件事,也不会逼孩子去做。
然后,说到做到。
②、把更多精力放到自己身上
把之前放到孩子身上的注意力收回来,放到自己身上。
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,尤其要注重内心的成长。
比如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看书,还可以去练书法、学画画……培养一份有益身心的爱好。
因为你活的越好,越能积极的影响你的孩子。
③、体验世界的多元、生活的美好
邀请孩子与你一起体验生活。体验的形式有很多种,可以是读小说、读名人传记、看电影、去旅行等等。
当一个人的视野变得广阔了,心态和行为也会更加成熟稳重。
其实,养育孩子的好方法还有很多,但重要的是,家长要掌握几项重要的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