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自习后回家的路上,我再次光顾了楼下大姐的摊位买小吃,锅勺忙碌之中,便和大姐随意闲谈起来。
这一聊,便聊到了孩子的学习,通过交谈,我了解到大姐的孩子目前正在读初三。
我便随口问道:“贵公子这段时间学习上还适应吗?月考和半期考试成绩如何?”
不料大姐却出人意料地回答道:“管他的呢,反正学习是他自己的事,与我无关,而且他这么大了,我也管不了。”
我听后略有诧异,回复道:“话虽如此,但孩子毕竟是你自己的,他将来的前途与你干系重大,怎么能说与你无关呢?”
大姐立时回复道:“你就算是把他吼死了、骂死了、打死了,他要是不想学,无论如何都不会自觉学习,你能怎么办?”
听得此言,凭多年教书育人的经验,我立刻判断出:这又是一起“幼时家长疏于管教,孩子大了又管不了”的典型案例。我知道多说无益,便立刻寻机岔开了话题。
事后,我思索:有多少问题孩子,他们那一身令人嫌恶的坏毛病,都是在错误的、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下养成的?
我想,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很多家长在规范孩子行为习惯时,都没有抓住最有效的机遇期,以至于孩子越大越难管!
01 小学一二年级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
小编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位教师同行的文章,文中提及了他教育儿子时的真实案例,对广大父母有深刻的启迪意义:
这位老师的儿子刚上一年级,有一天,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较平时多了一些。孩子回家后做到晚上9点过才完成。可此时此刻还有一项家庭作业未完成,那就是背诵课文。
祸不单行的是,老师那天布置的背诵篇目,是一篇很长的课文,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背下来。若在以往,9点钟,孩子早该睡了。所以今天,这位老师的儿子有些疲惫,对于这么晚了还要背书显得极不情愿。
可是这位老师并未因心疼儿子而对他的学习有任何放松,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儿子:书背不下来,别想睡觉,就是睡熟了,也得把你拉起来背完再睡!
眼见爸爸的态度如此坚决,孩子只能硬着头皮背课文。在背诵的过程中,孩子老背不熟,不是缺这句就是忘那句,每次都达不到爸爸提的“全对过关”的要求。
几次三番下来,孩子又冷又困,心态崩了,对着爸爸哇哇大哭,求爸爸别再逼他背书了。可是“冷酷无情”的爸爸依然不为所动,只是不断地提醒、鼓励他,却没有任何放松要求的迹象。
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折腾,孩子终于在一次次的折磨中完成了背诵任务,获得了温暖被窝的通行许可证。
这件事后,这位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:
孩子第一次出现坏毛病迹象时,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。他虽然还年幼无知,可我当晚的坚持却在他幼小的心中划下了一道红线。那就是学习上的事情必须无条件完成,若不完成,后果很严重!
02 孩子长大再管,一切为时已晚
小编曾接手过一个班,孩子们那年上五年级。班上有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,对老师很有礼貌,而且特别粘人,很讨人喜欢。
可是在学习习惯方面,他却令包括小编在内的所有老师甚为头疼:
做作业拖沓、懒惰,有时候喜欢偷奸耍滑;丢三落四,经常把作业本、练习卷弄丢,学习用品丢得到处都是;为了逃避做作业偷懒的惩罚,还有过不诚信记录。
多次批评教育却收效甚微之后,小编与孩子的妈妈取得了联系,在交谈中才得知,原来他现在的所有坏毛病,都是隔代教育造成的。
几年前,这个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,迫于生计,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去了外地务工挣钱,便把孩子交给了他奶奶带。
这下可好,孩子的奶奶为了宠自己的宝贝孙儿,使出了浑身解数:
要什么给什么,从不说半个不字;
睡懒觉、上学迟到、丢三落四,奶奶从不批评和纠正,反而一味纵容;
作业不做、抄作业,奶奶非但不管,反而夸自己孙儿“聪明能干”;
做错了事撒谎,奶奶非但不惩罚,反而教育孙儿“该撒谎时就撒谎,不会撒谎是傻瓜”。
没过多久,由于接到老师反映问题的次数过于频繁,且情况越来越严重,孩子的爸爸妈妈不得不回到老家做生意维持生计,并立刻把儿子接回家自己管教,不再让祖辈有袒护、纵容他的机会。
可即便是如此,错过了行为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时机,再加上被奶奶反向教导了那些年,很多坏毛病已经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,难以拔除。
以小编的经验来看,懒散拖沓、贪玩懒惰、撒谎骗人、丢三落四等严重问题,若没有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得到强力解决,便会成为难以根除的顽疾。
03 那些问题孩子,是怎么养成的
写在最后:
小编对天下所有父母说一句真心话:
教育孩子,永远是父母一生最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事业,无论家庭的现实条件如何,还是请趁着孩子年幼时,最大限度地监督、培养吧。
不要等孩子大了,坏习惯养成定型了再管教。
到那时,一切皆晚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