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晋级教育
教育机构加盟
教育培训机构加盟
    家庭教育
    您的位置: 晋级教育 > 办学技巧 > 家庭教育 >  -> 

    每一个消极冷谈孩子的父母,可能有这12种行为,伤害了孩子

        都说孩子是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”,一听给人的感觉就是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。
     
        可是这样的朝气和生机,也是需要呵护的!
     
        即便孩子天生就积极乐观,可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,也会令孩子丧失积极的天性。父母们可要牢记,孩子的性格形成,除了一部分是天生的因素,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人为与后天因素导致,而我们所要做的,就是让这些后天影响往更积极的一面发展。
     
        因此,父母应该努力避免下面这些消极行为哟!
     
        1 夫妻沟通,请从好好说话开始
     
       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,是孩子的整个世界。
     
        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吵得面红耳赤,互相诋毁、拆台,甚至大打出手,不但会引起孩子的恐惧,破坏孩子的安全感,甚至会让孩子变得不尊重父母。
     
        更严重的,还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择偶观。
     
        在孩子面前不诋毁伴侣,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养。
     
        2 唠叨是把小刀子
     
        或许你会说:唠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。
     
        但一定要谨记,过度唠叨可能会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。
     
        唠叨属于父母的一种负面情绪,实际上是对孩子身心的控制。
     
        为了逃避压力,孩子会产生抵触情绪,会启动选择性失聪来拒绝或抵触父母的唠叨。
     
        育儿专家尹老师说:唠叨是把小刀子。
     
        父母与其唠叨,不如采取少说、多听、多行动的策略,适度放手,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。
     
        3 亲子边界意识模糊
     
        《超级育儿师》中有这样一个案例:
     
        一个初中男孩,每天沉迷于手机,回到家就戴着耳机看视频打游戏,对人总是爱搭不理,这让父母十分担忧。
     
        后来,育儿师发现:在这个孩子卧室的门上有个锁眼大小的洞,父母时不时通过这个洞来观察孩子的动向。
     
        育儿师说,正是父母的这一行为,让孩子感觉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。
     
        他对父母的愤怒无处发泄,便内化到行动上。叛逆、不爱学习、沉迷网络世界,这都是对父母越界的一种抗议。
     
        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界限感,不控制孩子,不做包办型父母。
     
        只有父母有了清晰的界限感意识,孩子长大后才能会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儿,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界限,并尊重别人的界限。
     
    每一个消极冷谈孩子的父母,可能有这12种行为,伤害了孩子
     
        4 “河东狮吼”
     
        只有发火,孩子才会听话?
     
        但你有没有想过,被吼过的孩子其实已经伤痕累累,只是我们看不见。
     
        孩子会委曲求全地讨好你,他会没有任何条件地原谅你,他从不计较你对他曾经的恶劣态度,那是因为他在用这种方式爱着你。
     
        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无条件。
     
        而我们呢?是否附加了条件?
     
       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的孩子,吼孩子,其实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。
     
      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处理同一件事情,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。
     
        相对于吼,家长不妨试试低声教育。
     
        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尊重,学会用一种平等的姿态和他交流,情绪平稳地降低声调,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孩子,趾高气扬地吼他们。
     
        5 无原则的妥协
     
        很多家长都是刀子嘴豆腐心,明明已经约定好的事情,但孩子一哭一闹,家长就妥协了。
     
        父母的妥协,只会让孩子认为规则不重要,让他们误以为所有规则都是可以随意践踏的。
     
        父母一定要学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,在拒绝孩子的时候,不要急着和孩子去争辩,可以在事后等孩子平静下来的时候,再讲道理。
     
        6 让孩子听话
     
        听话的孩子,最容易养成的一种性格就是讨好型人格。
     
        一个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小孩,是一个自我认同感非常低的人,他们会压抑自己的喜好,去努力迎合别人。
     
        让孩子成为孩子,允许他们任性,允许他们说不,赋予孩子选择权。
     
    每一个消极冷谈孩子的父母,可能有这12种行为,伤害了孩子
     
        7 说话不算数
     
      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国调查中发现: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,说话不算数占43.6%,排在第一位。
     
        生活中,家长有时候会很不走心地许诺孩子:看一场电影、送一个玩具、玩一次游乐场......
     
        也许你只当这是哄孩子的一个策略,却不知道孩子已经走了心。
     
        我们对孩子的每一次失信,都是在亲手毁掉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。
     
        8 手机不离身
     
        有人说,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,不是打骂不是离婚,而是手机。
     
        父母玩手机的行为,不但威胁孩子的人身安全,更是伤害到了亲子关系。
     
        孩子要的其实很简单,只是我们一个全心全意的陪伴。
     
        别再让手机,成为亲子关系不可逾越的鸿沟。
     
        9 担心孩子骄傲而不夸奖孩子进步
     
       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必须要懂得谦虚,便在孩子为自己进步高兴时用言语来打击和否定,殊不知会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和做什么都比别人差的观念。
     
    每一个消极冷谈孩子的父母,可能有这12种行为,伤害了孩子
     
        10 要求孩子优秀而过多参加培训班
     
       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没有错,错在完全没有考虑和征求孩子的意见。
     
        即便是为了孩子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以及尽可能的多方面发展,但如果建立在强迫的基础上,只会让孩子承受太大压力的同时,逐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。
     
        11 替孩子做出决定
     
        父母想要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,为孩子前行的道路清除障碍,是人之常情可以被理解。
     
        过度或者凡事替孩子做出决定,是在无情地剥夺孩子的自主权,让孩子产生被摆布和不被尊重的心理,由此讨厌父母的爱,远离父母。
     
        12 以爱为名干涉孩子的空间
     
        这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成长的空间,束缚和削减了孩子独立生存能力。
     
        长大后会对父母这份沉重的爱感到无奈和厌烦,心里充满压力和抗拒。
     
       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,只会越来越糟。
     
        不可否认,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,希望父母是孩子身后最强而安全的港湾,而不是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阻碍。
     
       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,但有时候,孩子也能为父母指明方向。
     
        趁着孩子还小,趁一切还来得及,给予孩子爱,并从孩子身上学会爱。
     
    每一个消极冷谈孩子的父母,可能有这12种行为,伤害了孩子
     
        优秀的孩子往往来自这7种家庭
     
        在教育路上,我们不难发现,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,一定能在他的家长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。
     
        1、热爱学习的家庭:一个高考状元的背后,一定站着热爱学习并且严于律己的父母。
     
        2、积极乐观的家庭:父母的积极乐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,孩子会变得自信、乐观、阳光。
     
        3、夫妻恩爱的家庭:父母相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,孩子将拥有更好的性格,更好的生活。
     
        4、保持沟通的家庭:在家庭相处中,父母采用较平等的模式和孩子交流,会教出优秀的孩子。
     
        5、情绪稳定的家庭:父母情绪稳定,会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,孩子会成为成一个乐观开朗的人。
     
        6、学会放手的家庭:父母适当放手,孩子才有动手实践的机会,才有成长的机会,才能独立生活。
     
        7、尊重老师的家庭:父母信任、支持老师,在孩子心中维护老师的威望,孩子也会尊重老师。
     
       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
     
        家长群里,有位妈妈感慨道:
     
        “如果我们抗拒成长,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。
     
        于是,我们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,同进退,同悲喜。
     
        但如此一来,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。
     
        一个孩子,是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,这样的状态,注定是会出问题的。”
     
        教育孩子的王道,是执着地栽培自己。
     
        孩子懂的,我们懂;孩子不懂的,我们也懂,至少,我们要和孩子有交集。
     
        孩子的起点,是父母的肩膀。
     
        所以,为了孩子,成为勤奋好学、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吧!
     
        来源:若虹妈妈讲故事
     
        声明:以上图文,意在交流学习,普及知识,如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

      托管班加盟

      手机网站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4000-400-826

      邮 箱:jjxx2008@163.com

      地 址:北京西城马连道南街华睦大厦901室

      晋级教育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264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