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晋级教育
教育机构加盟
教育培训机构加盟
    家庭教育
    您的位置: 晋级教育 > 办学技巧 > 家庭教育 >  -> 

    为什么你越拒绝,孩子越想要,真相扎心了

        有妈妈说,几乎每天从睁开眼开始,就要开始跟孩子较劲了。
     
        “今天降温,来穿上这件外套!”孩子却还是喜欢那件爱穿的薄T恤,他可不管外头降了多少度。
     
        “不要在外边买那些辣条吃!”结果一有机会就吃。
     
        “做作业不要在书桌上乱写乱画!”偏要画得惨不忍睹。
     
        ……
     
        天天唠叨,可孩子还是会状况不断,结果最后都要大发脾气,孩子怕打才听从安排。
     
        可只能管一下子,第二天又是这样。
     
        有时就像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,两个人会都会弄得很累。
     
        到最后会发现这个真相:大人越禁止,孩子越想要。
     
        你越禁止,我越要做给你看看。
     
        在我家附近的公园,有一条人工小溪,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。
     
        最近是枯水期,小溪里的水很小,孩子们就喜欢在这里玩,蛋蛋每次来这里都说要“冒险”一番。
     
        那天遇到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跟8岁左右的姐姐也在那玩。
     
    为什么你越拒绝,孩子越想要,真相扎心了
     
        姐姐爬过大石头,弟弟也费力地爬过大石头,姐姐趴在石头上,把水伸到水池里时,弟弟也想这样做。
     
        这时我提醒他不要这样做,因为可能会扎进去。
     
        但是小家伙可不信,模仿姐姐的样子去做,但姐姐意识到了危险,就把弟弟拉了起来,玩其他的去了。
     
        后来,姐姐踩着大石头从小溪上横跨,弟弟也想做,他小心翼翼地跟着姐姐。
     
        这时他真有可能会掉进水里,虽然水不深,但是弄湿衣服鞋子,也是个麻烦。
     
        我大声喊着:“快点回去,退回去,这里你跨不过来!”
     
        可他反而兴冲冲地想继续走,但是脚下的石头一晃,小家伙吓得没动了。
     
        这时他进退两难,姐姐也没有力气帮他,后来我到岸边把他提了上来。
     
        我想,孩子们真是一个样!
     
        蛋蛋也是这样,我不让他做的事,他反而更想去做,急着想去表现自己的能力。
     
        也许我们的“禁止”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兴趣,它更像是一种引诱!
     
        每个孩子都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获得关注,超过自己的爸爸,几乎是每个小男孩的愿望。
     
        比如小男子汉们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力量。
     
        看到家里大大的快递箱子,我就跟蛋蛋说“不能搬,你搬不了的。”
     
        没想到他一定要搬,幸好里面的书不重。
     
    为什么你越拒绝,孩子越想要,真相扎心了
     
        他搬了几步路,放下来跟我说:“我力气大吧!”
     
        “真不错,但是下次还是先试一下,不要太猛,小心受伤啊!”
     
        可到了下次,他又会这样。
     
        今天跟你说能抱起自己的同学,过几天又说能背起爷爷,还嚷着要背我,证明他没有说假话,是有这么大的力气。
     
        当我们明白了孩子的心理需求,就能知道怎么做了,怎么引导孩子。
     
       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名作《儿童的人格教育》中提出:
     
        个体除了人格的统一性,人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。
     
        所以,只是禁止,没有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,也没有让孩子去明白你的心意。
     
        那孩子肯定不会听你的。
     
        那些经常违反规定,跟老师或者父母对着干的孩子,往往被称之为“问题孩子!”
     
        其实他们内心非常清楚自己在干嘛,而且能感受到这样做给自己带来的优越感——获得尊重和关注。
     
        他们只是找错了办法,从正面没有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,因为父母忽视,老师打击,那怎么会听父母老师的话。
     
        就算渴望沟通,也会被一些刺耳的话刺激,或者干脆闭合自己,躲进自己构建的心理安全屋。
     
        最后结果就是对抗、误解、伤害……
     
        怎么跟孩子说“不”,我觉得是最难的。
     
        我们一直在给孩子立规矩,给界限,孩子其实也一直在找父母界限。
     
        一旦双方找到了一个契合点,那彼此就会适可而止,不会越界,亲子关系也会融洽平和。
     
    为什么你越拒绝,孩子越想要,真相扎心了
     
        给大家3个建议:
     
        1.首先是父母自己要反省自己的观念、行为和语气。
     
        因为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期望不可能总是一致的。
     
        为什么说孩子小的时候好带,因为孩子会听父母的安排,这符合父母的期待。
     
        但是等孩子有了自己想法后,自我意识觉醒后,就会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走。
     
        亲子间的矛盾就产生了,就好像一场争权的游戏。
     
        有时跟孩子絮絮叨叨各种“禁止”事项,利用父母的权威或者规矩来直接禁止孩子,有时的确能达到很好的管教效果。
     
        孩子会显得乖巧懂事,直接也能省心省力。
     
        但是这样的“禁止”根本无法让孩子真的养成好习惯,更别说让孩子自律。
     
        有心理分析师说孩子要经历几次真正的“叛离”,才能真正长大,而最后的结果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就奠定了。
     
        比如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,父母跟他的沟通方式、相处方式就已经决定了今后的路。
     
        假如父母会自我反省,能给予孩子民主、自由的空气,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。
     
        那所谓的“叛离”只会是个性的表达,而不会成为亲子对抗的导火索。
     
        2.无论什么时候,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,来理解孩子的行为。
     
        比如孩子吵闹时,你大声吼:“不要哭了!不要闹了!”也许孩子会哭得更大声。
     
        为什么不把焦点转移一下,不要关注孩子的哭声大小,或者急匆匆地想压制孩子的情绪。
     
        而是平静一点,分析孩子为何会哭,他们也许是觉得无聊或者难受,或者刚刚一个小举动让他生气了,而大人根本就没看见。
     
        比如有时你把孩子杯子里剩下的那一点点饮料倒掉,而没有问他。
     
        他们会气急败坏地跟你索要。
     
        你觉得那无关紧要,可他也许是想着慢慢品尝呢。
     
        我们就是有太多自以为是的父母,觉得自己能取代孩子的情绪和思想。
     
    为什么你越拒绝,孩子越想要,真相扎心了
     
        3.给孩子一种正面的引导,而不是负面的暗示。
     
        跟孩子说不的时候,不妨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。
     
        因为你说不行、不许的时候,孩子也许就听到了后面的词,而那个不字被自动过滤了。
     
        比如一岁多的孩子,有时会伸手打人,有时他们也许就是想打一个招呼,有时是为了争东西。
     
        父母赶紧喊道“不准打人!”孩子乐呵呵地打了下去。
     
        有时,一岁多的孩子拿着你的杯子,你着急地喊“不要扔了啊!小心点!”
     
        也许孩子就把杯子给扔了下去,他就觉得这个好玩,能看到你着急的样子。
     
        这些“不”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暗示,就好像在告诉孩子这样去做。
     
       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,不要揪着不放,逼着孩子去改,去听话,不妨多去看看这个问题产生的缘故。
     
        因为孩子的很多的问题,是父母导致的。
     
        父母倘若能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,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,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平和地跟孩子说说话。
     
        能花点时间陪伴孩子,倾听孩子。
     
        当父母做好了,孩子的问题就会消失。
     
        好习惯的养成更不是靠打压达到目的,而是靠父母言传身教,需要时间积累。
     
        而真正的自律更是建立在彼此信任、尊重的基础上。


      托管班加盟

      手机网站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4000-400-826

      邮 箱:jjxx2008@163.com

      地 址:北京西城马连道南街华睦大厦901室

      晋级教育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264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