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晋级教育
教育机构加盟
教育培训机构加盟
    家庭教育
    您的位置: 晋级教育 > 办学技巧 > 家庭教育 >  -> 

    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,往往是父母出了问题

        “为什么把家里搞得这么乱!”
        “拜托你把衣服穿正,不要歪扭扭的,你都这么大了,还是个小孩吗?”
        “不要玩了,就知道天天玩!”
        “不要磨磨蹭蹭的,快点!”
        ……
     
        当孩子大了的时候,是不是经常跟孩子这样对话?要知道,当他们还是小宝宝时,真的是怎么看怎么可爱。哪怕是搞破坏,都觉得是一个聪明的小捣蛋。
     
        可是,等娃大一点,比如上了小学之后,这一切就开始变了。
     
        有很多妈妈说几乎每天都会催孩子去写作业。催孩子睡觉,催孩子起床,催孩子出门,催孩子写作业,催孩子睡觉……
     
        日复一日,就没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点。
     
        真是这样的吗?
     
        有一位妈妈说,有一天,孩子凑到自己身边,小心翼翼地问:“妈妈,我能不能去同学家玩一会?”
     
        “你作业写了吗?你同学不写作业吗?”
     
        然后孩子就生气地站在那,也不去写。
     
        “还不快去,快点啊!”
     
        还有一次,孩子捉了一只螳螂回家,开心地跟自己展示。
     
        “妈妈,快看,这是我刚刚在路上抓的,我要做成标本,你看它的这些锯齿。”
     
        “我没时间看,你快去写作业。”
     
        “你看一下吧!”
     
        “我知道了,说了不看了,你不要磨蹭了,总是找理由拖延时间,不写作业。”
     
        有一天孩子哭得很伤心,说妈妈变了。
     
        以前总是愿意陪着自己去抓蚂蚁、抓蝴蝶。
     
        会带自己去玩,也不凶。
     
        “因为你长大了,你要学习啊!”
     
        “难道我长大了,你就不陪我了吗?就只有不停学习你才开心吗。”
     
        她说听到孩子的话很震惊,开始反省这个问题,发现自己错过了孩子很多的好时光。
     
        啊啊孔子说,“弃老而取幼”,不管老人,只在意小孩子,“家之不祥”。现在全世界都不强
     
    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,往往是父母出了问题
     
        这些年,一直在逼着孩子去放弃这些童年的宝贵时光。
     
        要知道,一个成年人肯定不会因为抓到一只螳螂而欢呼雀跃。
     
        但是孩子会,这就是孩子本来的样子。
     
        可在成人眼里,却觉得孩子这样是不务正业——没有把时间花在学习上。
     
        前几天婶婶过生日。马上要中考的女儿一大早就出去了。
     
        家里的老人说孩子真的不懂事,妈妈生日也出去玩,都不回家吃中饭。还有人说,周末就出门玩,也不复习功课。
     
        我自己内心也是觉得她真的贪玩,如果再努力一点,可以上更好的高中啊。
     
        到了傍晚,天都快黑时,终于回来了。手里提着给妈妈买的鞋子,还有亲手做的蛋糕,多好的孩子。
     
        可不知情的大人却会草率地下结论,说她贪玩,不懂事。我也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抱歉。
     
    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,往往是父母出了问题
     
        我跟奶奶说,要看到她的优点,多好啊,是不是,我们不要总是说孩子的缺点。
     
        而且,很多缺点本身并不是缺点,只是我们大人不理解孩子,而产生的误会。
     
        假如你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。那肯定是父母出了问题。
     
        你会发现,大部分父母都有自以为是的问题。
     
        比如有些时候,孩子的确是拿手机在刷题,可不知情的大人会判定孩子在玩手机。
     
        可能他有时是在玩,但没玩的时候,你也说他玩,他肯定会跟你急眼,说你不信任他。
     
        所以,父母要克服这种自以为是。靠什么?靠对孩子的尊重,另外是读懂孩子。
     
        看到孩子的需求,看见孩子本心的父母,内心保留着童心的成人,才能更了解孩子,更好地教养孩子。
     
        丰子恺说:
     
        “教养孩子,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,即永远不使失却其孩子之心。”
     
        面对孩子的作品或者行为,为什么不去欣赏,不去体验,反而逼着孩子,催着他匆匆地放弃这样的感受,而去写作业,搞学习。
     
        难道生活的体验不是学习吗?
     
        有不少妈妈问我,一年级的孩子喜欢读搞笑的书,或者三四年级的孩子爱读电子图书,要不要禁止。
     
        在没有亲自体验或者弄清的情况下,不要贸然禁止或者干预孩子。
     
    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,往往是父母出了问题
     
        比如孩子读的那些书,到底是什么内容,是不是可以去找点时间读一读?
     
        然后再做判定,如果里面三观不正,含有暴力或者其他不适合孩子读的内容,那肯定要干预。
     
        不过,当你真的有耐心去读的话,很多时候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。
     
       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,而且是不可逆的。可以说,在童年得到的爱和尊重,是未来生活里的光。
     
        散文家林海音曾说:
     
        “每个人生理上的童年终将消逝,但心灵的童年总会伴随终生。”
     
        这句话十分贴切的表达了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。
     
        童年并不遥远,我们当下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,就是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。
     
        将来,孩子会怎样回味自己的童年?是被不断地质疑、打击,还是被尊重和理解?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。


      托管班加盟

      手机网站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4000-400-826

      邮 箱:jjxx2008@163.com

      地 址:北京西城马连道南街华睦大厦901室

      晋级教育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264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