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晋级教育
教育机构加盟
教育培训机构加盟
    家庭教育
    您的位置: 晋级教育 > 办学技巧 > 家庭教育 >  -> 

    晋级托管学堂:自尊不是玻璃心:孩子的底气,从这3件小事里长出来

    “多大点事就哭?能不能懂点事?”
    当孩子为打翻的牛奶、输掉的游戏哭红了眼,很多家长都会脱口而出这句话。但你可能没意识到,这句看似平常的话,正在悄悄碾碎孩子的自尊。
    心理学研究发现:72%的孩子在小学阶段,自尊感会明显下降。不是他们 “太敏感”,而是太早被植入了一个危险的信念 ——“我做不好,就不配被爱”。
     
    自尊不是 “爱面子”,是孩子对自己的 “核心评价”
    很多父母觉得,孩子自尊心强就是 “爱面子”“玻璃心”。但心理学上的 “自尊”,远比这深刻:它是孩子对 “我是否有价值”“我是否值得被爱” 的核心判断,是心理安全感的根基。
    心理学家威廉・詹姆斯曾提出一个公式:自尊=成就÷期望。简单说,孩子是否相信 “我能行”,是否认定 “哪怕我做错了,也值得被爱”,才是自尊的关键。
    朋友的儿子小辰就是典型例子。他平时成绩好、懂事,可一旦遇到失败就崩溃。上次朗诵比赛忘词后,他哭着说 “再也不参加任何比赛”。父母越鼓励,他越逃避 —— 因为在他心里,“我失败了” 就等于 “我不好”,而 “不好的我,不值得被认可”。
    真正自尊健康的孩子,输了比赛会难过,但不会否定自己:“这次没做好,下次再努力”;而自尊脆弱的孩子,哪怕考了第一,也会偷偷想 “我只是运气好,其实我不配”。
    这份 “我是值得的” 的信念,才是孩子面对世界的底气。
     
    父母的态度,是孩子自尊的 “一面镜子”
    美国心理学家海姆・吉诺特说:“孩子的自我形象,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一点点刻进心里的。” 健康的自尊,离不开父母的三个 “小动作”:
    1. 尊重:让孩子在 “小事” 里感受到 “我很重要”
    尊重不是 “孩子说什么都听”,而是让他在日常里体验 “我的选择有分量”。比如:
    让他决定 “今天穿运动鞋还是帆布鞋”;
    问他 “周末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”;
    甚至 “作业先写数学还是语文”。
    这些小事积累起来,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:“我是重要的,我的想法值得被认真对待。” 就像邻居家女孩,妈妈总让她 “自己选早餐”,慢慢的,她从不敢发言变成了班级小主持人 —— 因为她坚信 “我的声音有价值”。
    2. 接纳:允许孩子 “做不好”,也值得被爱
    “接纳不完美” 说起来容易,难的是孩子搞砸时,你还能温柔说 “没关系”。
    我儿子第一次打拳击实战,被对手打得直哭。我没说 “别哭,要坚强”,而是抱了抱他:“输了肯定不好受,妈妈懂。” 等他平静些,再跟他说:“这次没打好,咱们回家练反应速度,下次试试能不能躲得更快?”
    后来他说:“那天我知道,就算我输得很惨,妈妈也不会觉得我没用。” 自尊从不是 “从不失败”,而是失败后依然相信 “我值得被爱,也值得再试试”。
    3. 信任:你相信他,他才会相信自己
    心理学上的 “罗森塔尔效应” 早就证明:当你坚信孩子 “能行”,他真的会慢慢变好。
    朋友的女儿朵朵,幼儿园老师说她 “不适合群体活动”。但朋友没焦虑,每天接她时都问:“今天有没有发现什么好玩的?妈妈觉得你肯定能找到朋友。” 一年后,朵朵不仅主动参加活动,还成了班长。
    父母的信任,就像给孩子心里装了一面镜子:你觉得他阳光,他就会朝着光生长;你觉得他怯懦,他就会困在阴影里。
     
    这些 “无心之言”,正在悄悄伤孩子的自尊
    很多家长爱孩子,却总在无意间戳破孩子的自尊。尤其这三种行为,最伤孩子:
    1. 拿他和别人比:“你看XX多懂事”
    “你表哥考了98,你才88”“小红都会弹钢琴了,你怎么什么都不会”—— 这些话看似在激励,实则在告诉孩子:“你不够好,你比别人差。”
    久而久之,孩子要么变得自卑(“我永远不如别人”),要么变得尖锐(“我要超过他,证明我比他强”)。但无论哪种,他都很难真正认可自己:“我本身的样子,到底好不好?”
    2. 否定他的情绪:“这有什么好哭的”
    孩子摔了玩具哭,你说 “至于吗”;孩子被欺负了难过,你说 “别像个小姑娘”。这些话会让他觉得:“我的感受是错的,我不该难过,不该委屈。”
    结果呢?要么把情绪憋在心里,变得沉默寡言;要么用更激烈的方式发泄(比如摔东西、骂人)。因为他没学会 “温和表达情绪”,只学会了 “情绪是坏东西,要藏起来”。
    3. 当众羞辱他:“你这样也好意思说”
    “你这字写得像鸡爪,还好意思交作业?”“全班就你忘带课本,丢不丢人?” 当众的讽刺和批评,短期可能让孩子 “听话”,长期却会让他觉得:“我这个人,是不值得被尊重的。”
    想起小时候的同学,被老师当众说 “你作文写得像流水账”,从此再也不写一个字。自尊一旦被当众碾碎,重建需要很多年,甚至一辈子。
     
    真正的自尊,是让孩子在 “自己做到” 里长底气
    自尊不是靠父母 “夸” 出来的,而是孩子在一次次 “我能行” 的体验中,自己长出来的。心理学家爱德华・德西说,自尊的根,藏在两个体验里:“我能做主” 和 “我能做好”。
    让他 “自己做主”:哪怕是小事,也给他决定权
    有位妈妈分享:儿子非要自己网购拼装玩具,她明知那玩具很难,还是让他试了。结果孩子拼了三天,手都磨红了,最后真的拼好了。那天他举着玩具跑遍整个小区,见人就说 “这是我自己拼的”。
    那种 “我能决定自己的事,还能做好” 的骄傲,比任何一句 “你真棒” 都更有力量。
    让他 “亲手搞定”:哪怕搞砸了,也是成长
    孩子搭积木总倒,别急着帮他搭好,说 “你再试试,妈妈相信你能找到稳一点的办法”;孩子系鞋带系成死结,别直接替他系,说 “咱们一起看看,怎么系才不会乱”。
    这些 “小成功” 积累起来,会让孩子慢慢相信:“我有能力解决问题,哪怕一开始做不好,慢慢学也能学会。” 这份信念,才是自尊最硬的底气。
     
    最后想说:你怎么看他,他就会怎么看自己
    孩子的自尊,就像一颗幼苗。你用尊重、接纳、信任浇灌,它会慢慢长成大树,能扛住风雨;你用比较、否定、羞辱对待,它就会慢慢枯萎,经不住一点挫折。
    别再说 “多大点事”—— 在孩子心里,那些让他哭、让他慌的 “小事”,都是关于 “我够不够好” 的大事。
    愿我们都能记住:孩子如何看待自己,最初都藏在我们看他的眼神里,说他的话里。你觉得他值得,他才会觉得自己值得。
     
     晋级在全国同行业的品牌机构中,独特性地把托管服务开拓扩展至“六管”,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。即:管安全,管学习,管娱乐,管生活,管品行,管健康。


      托管班加盟

      手机网站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4000-400-826

      邮 箱:jjxx2008@163.com

      地 址:北京西城马连道南街华睦大厦901室

      晋级教育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4228075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