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晋级教育
教育机构加盟
教育培训机构加盟
    家校沟通
    您的位置: 晋级教育 > 办学技巧 > 家校沟通 >  -> 

    晋级托管学堂:专注力不够?别急着怪孩子,这3个家庭习惯可能在拖后腿

    “写作业能不能别玩橡皮?”
    “这篇生字写了半小时,你到底在看什么?”
    “上课又走神了?说了多少遍要认真听!”
    小学生的专注力,几乎是家长群里永恒的话题。可你有没有发现:越催孩子 “专心点”,他越容易走神;越盯着他写作业,他效率越低。其实,很多时候不是孩子 “天生坐不住”,而是我们不经意间,亲手破坏了他专注的可能。
     
    孩子的专注力,比你想的更 “脆弱”
    儿子上二年级时,我做过一个小观察:他趴在桌上拼乐高,手指捏着小块零件,眼睛盯着图纸,嘴里还小声念叨 “这块应该放这里”。我走过去说:“拼完记得把桌子收拾干净啊。”
    他抬头 “嗯” 了一声,手里的动作却停了。几秒钟后,他开始东摸西摸,拿起旁边的漫画书翻了两页,最后干脆说 “不想拼了”—— 原本专注的状态,就像被风吹散的烟,一下子没了。
    后来我才知道,小学生的专注力就像刚发芽的小苗,特别怕 “打扰”。你觉得只是随口一句提醒,对他来说却是 “必须停下手里的事,先处理你的话”。就像你追剧到精彩处,突然被人喊去拿快递,再回来时,剧情的紧张感早就没了。
    孩子的大脑还没发育成熟,切换任务的速度比成人慢得多。你一次次打断,其实是在教他 “习惯分心”:反正做着做着会被打断,不如先玩一会儿再说。
     
    家里这3种行为,最容易 “毁掉” 专注力
    1. 像 “小喇叭” 一样随时插话
    “这道题昨天才讲过,怎么又错了?”
    “写字别出格!你看这歪歪扭扭的。”
    “快点写,磨磨蹭蹭的,天黑都写不完。”
    很多家长觉得 “边做边指导” 是帮孩子,却没意识到:这些话就像耳边的噪音。想想看,你工作时如果同事每隔5分钟就来指点一句,你还能专心干活吗?
   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本来就短(一二年级大约15-20分钟),好不容易集中精神,被你一句话打断,再重新 “静下心” 可能要花10分钟。久而久之,他会觉得 “反正专心也会被打断,不如不专心”。
    2. 天天催 “快”,把孩子逼成 “慌慌张张”
    “快点吃饭!上学要迟到了!”
    “快点写作业!写完还要练口算!”
    “快点睡觉!明天起不来又要请假!”
    “快” 这个字,几乎是小学生的 “日常背景音”。可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长好,就像小马拉大车,你越催,他越慌;越慌,越容易出错;越出错,你越催 —— 最后陷入 “越催越慢” 的怪圈。
    更糟的是,孩子会把 “专注” 和 “紧张” 画等号。比如写作业时,他满脑子想的不是 “这道题怎么做”,而是 “妈妈会不会又骂我慢”,自然没法沉下心。
    3. 忍不住 “包办”,孩子根本没机会练专注
    “你这字太乱了,我来帮你擦掉重写。”
    “这手工太难了,你做不好,妈妈帮你弄。”
    “这道题想了10分钟都不会,算了,我直接告诉你答案。”
    家长总觉得 “孩子太慢,我帮他省时间”,却不知这是在剥夺他 “练习专注” 的机会。就像学骑自行车时,你一直扶着他,他永远学不会自己保持平衡。
    孩子需要在 “写错了自己改”“卡壳了自己想”“做不完自己坚持” 中,慢慢学会 “专注地解决问题”。你一插手,他就会想:“反正有爸妈帮我,我不用费劲集中注意力。”
     
    想让小学生专注,家长做好这3件事就够了
    1. 留一段 “不打扰的15分钟”
    给孩子设置 “专注小闹钟”:一二年级从15分钟开始,三年级以上可以20分钟。这段时间里,不管他在做什么(写作业、拼积木、读课外书),都不要打断 —— 哪怕他发呆、玩文具,也先忍着。
    比如儿子写作业时,我会说:“闹钟响之前,你自己安排写作业,妈妈不说话;响了之后,我们再一起检查。” 刚开始他会走神,但慢慢就知道 “这段时间没人打扰,可以安心做”。
    关键:结束后夸具体的行为,比如 “你刚才写生字时,没玩橡皮,这就是进步”,而不是笼统地说 “你真棒”。
    2. 允许 “慢”,才能养出 “稳”
    别总盯着 “今天写了多少作业”,多看看 “他有没有真的投入”。宁愿他今天只认真写了半页练习册,也比催着他草草写完一整本强。
    比如女儿背古诗时,我不再催 “快点背”,而是说 “慢慢背,背熟一句再看下一句”。她反而背得更投入了,因为不用慌着赶速度,能专心记每个字的意思。
    小技巧:给孩子准备 “专注小奖励”,比如攒够5个 “认真完成的15分钟”,就可以换一次 “亲子游戏时间”,让他觉得 “专注做事是件开心的事”。
    3. 让孩子自己 “扛”,专注力才会 “长”
    遇到孩子卡壳时,别急着给答案,试试说:“妈妈相信你再想想就能做出来,需要我等你10分钟吗?” 给孩子 “自己坚持” 的机会。
    比如儿子做数学题卡壳了,我不再直接教他,而是说:“你可以看看课本上类似的例题,说不定有启发。” 他虽然花了更长时间,但最后做出来时,眼里的成就感特别亮 —— 这种 “靠自己专注解决问题” 的体验,比任何说教都管用。
     
    最后想说:专注力不是 “盯” 出来的,是 “等” 出来的
    小学生的专注力,就像小树苗,需要阳光(不打扰)、空间(不催促)、机会(自己试)才能慢慢长大。你越焦虑地盯着它,它越长得歪歪扭扭;你退一步,给它时间和空间,反而能看到惊喜。
    下次孩子写作业走神时,别急着吼。先看看是不是自己太着急了,是不是又忍不住打断了。给孩子多一点耐心,他会慢慢告诉你:“妈妈,我其实能坐得住。”
  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
     


      托管班加盟

      手机网站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4000-400-826

      邮 箱:jjxx2008@163.com

      地 址:北京西城马连道南街华睦大厦901室

      晋级教育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4228075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