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晋级教育
教育机构加盟
教育培训机构加盟
    行业动态
    您的位置: 晋级教育 > 资讯中心 > 行业动态 >  -> 

    晋级托管学堂:和青春期孩子 “抢手机”?硬来只会推远他4个智取方法,让孩

    “孩子一回家就抱着手机,喊他吃饭都不动”“没收手机就大吵大闹,甚至摔东西”“说了无数次少玩手机,他根本当耳旁风”—— 很多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的 “手机瘾”,都忍不住想 “硬抢硬管”,可结果往往是手机没管住,亲子关系却越来越僵。其实和青春期孩子 “斗手机”,靠的不是 “武力”,而是 “智慧”。
     

    先破冰:想管手机?先修复和孩子的关系

    很多家长一开口就是 “别玩手机了”,可孩子根本不听 —— 不是孩子叛逆,而是你们之间早已隔着一堵 “情绪墙”:过去的指责、打压、强行管控,让孩子不愿再跟你敞开心扉。想让孩子听你的话,第一步得先 “拆墙”,给亲子关系 “加温”。
    生活上多 “关心”,少 “说教”:别总问 “作业写完了吗”“怎么又玩手机”,可以换成 “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发生好玩的事”“要不要吃点水果再写作业”,从孩子的日常小事入手,让他感受到你的 “关心”,而不是 “管控”;
    学习上多 “理解”,少 “批评”:孩子考差了,别说 “你就是玩手机玩的”,可以说 “这次是不是遇到难题了?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改进”;孩子写作业磨蹭,别骂 “你怎么这么懒”,可以问 “是不是这科太难了,需要妈妈帮你梳理一下吗”;
    兴趣上多 “支持”,少 “否定”:孩子喜欢打游戏,别直接说 “玩游戏没出息”,可以说 “你玩的这个游戏,能不能给妈妈讲讲怎么玩?”;孩子喜欢追星,别骂 “整天就知道追星”,可以说 “你喜欢的偶像有什么优点呀?”
    当孩子感受到 “爸妈是懂我、支持我的”,才会愿意跟你沟通,你说的话才会有分量。

     

    换方式:别用 “情绪施压”,改用 “家庭机制”

    “再玩手机我就砸了它”“你信不信我没收你手机”—— 这类情绪化的话,你说再多遍,孩子只会更抵触。不如把 “口头要求” 变成 “白纸黑字的家庭规则”,让所有人都遵守,孩子才会服气。
    全家一起定规则,不是 “针对孩子”:找个周末,和孩子、家人一起坐下来,讨论 “家庭作息计划”,比如 “周一到周五晚上10点准时熄灯,手机放在客厅充电”“每天晚餐时间所有人不看手机,一起聊天”“周末可以玩1小时手机,但要提前报备玩什么”。规则要写下来,贴在显眼的地方,而且大人必须和孩子一起遵守;
     
    执行规则要 “公平”,错了就道歉:如果爸爸说 “要陪孩子少看手机”,结果自己刷短视频到半夜,就要主动跟孩子道歉:“爸爸昨天没做到不看手机,对不起,今天一定改”;如果妈妈忘了 “晚餐不看手机”,也要承认错误。只有大人以身作则,孩子才会愿意遵守规则;
    用 “规律” 代替 “混乱”:青春期孩子的 “手机瘾”,很多时候是因为生活 “没秩序”—— 不知道该写作业还是该玩,干脆就抱着手机不放。当家庭有了固定的作息:几点写作业、几点休息、几点能玩一会儿,孩子会慢慢养成 “按计划做事” 的习惯,不再依赖手机打发时间。

     

    留缓冲:别 “急刹车”,给孩子适应的时间

    很多家长想 “一下子让孩子戒掉手机”,比如今天还让玩2小时,明天就不准碰 —— 这样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甚至偷偷藏手机玩。不如给孩子 “缓冲地带”,慢慢减少玩手机的时间,他会更配合。
    逐步减少 “手机时间”:如果孩子现在每天玩1小时,可以先约定 “下周开始,每天玩40分钟”,过两周再减到30分钟,让他有适应的过程;也可以把手机时间 “拆分”,比如 “写作业累了,休息10分钟玩会儿手机,然后继续写”,而不是让他一次性玩很久;
     
    用 “积极奖励” 代替 “消极惩罚”:如果孩子一周都按规则玩手机,别奖励 “多玩1小时手机”,可以奖励 “周末去公园放风筝”“一起去看电影”“买一本他喜欢的书”,用现实中的快乐替代 “手机快乐”;如果孩子超时玩手机,也别打骂,罚他 “一起打扫家里卫生”“去楼下跑两圈”,既让他知道 “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”,又能帮他远离手机、动起来。
     
     

    赢人心:用 “高质量陪伴”,让孩子觉得 “现实比手机有趣”

    有家长说 “孩子不玩手机就没事干,只能抱着手机”,其实不是孩子没事干,而是你没帮他找到 “比手机更有趣的事”。青春期孩子需要的不是 “物质满足”,而是 “父母的陪伴和关注”—— 哪怕只是简单的互动,也能让他减少对手机的依赖。
    陪孩子做 “他喜欢的事”:孩子喜欢打篮球,就每周陪他打一次;孩子喜欢拼乐高,就跟他一起拼;孩子喜欢看动漫,就跟他聊一聊动漫里的角色。当你愿意走进他的世界,他会觉得 “跟爸妈一起玩,比玩手机有意思”;
    带孩子 “走出家门”:不用花很多钱,周末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散步、去博物馆看展览、去郊外爬山;也可以组织孩子的朋友一起去野餐、打球、做手工。让孩子在现实中感受到 “新鲜和快乐”,自然就不会总想着手机;
    别让 “忙碌” 成为借口:很多家长说 “我太忙了,没时间陪孩子”,但其实每天抽30分钟就够了 —— 比如晚上一起吃晚餐、睡前聊10分钟天、周末陪他玩1小时。孩子需要的不是 “长时间的陪伴”,而是 “高质量的关注”:陪他的时候不看手机、不聊工作,专心跟他互动。

    管手机的核心,是给孩子 “更值得投入的现实世界”

    有人问 “如果没有手机,孩子会不会就好好学习了?” 其实不会 —— 过去没有手机,孩子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打发时间。我们真正要解决的,不是 “手机” 这个工具,而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:比如觉得学习压力大,想靠手机放松;比如缺乏父母陪伴,想在手机里找存在感;比如没有兴趣爱好,只能靠手机打发时间。
    和青春期孩子 “斗手机”,硬抢硬管只会两败俱伤。不如用 “修复关系” 拉近距离,用 “家庭规则” 建立秩序,用 “缓冲时间” 减少抵触,用 “高质量陪伴” 赢回人心。当孩子在现实中感受到 “温暖、快乐和价值”,自然会主动放下手机 —— 因为他知道,有比手机更重要的事值得去做。
  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
     


      托管班加盟

      手机网站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4000-400-826

      邮 箱:jjxx2008@163.com

      地 址:北京西城马连道南街华睦大厦901室

      晋级教育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4228075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