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学习,为什么校区依然不盈利?
今天聊聊这背后的10大原因,以及如何扭转困局。
让我们一起用学习破局,让每一分学费都变成财富!
01学习不专心:假装努力,学费白交
很多校长看似在学习,实则“人在课堂,心在手机”。听课进进出出、刷手机、处理杂事……这种“形式主义学习”不仅浪费学费,更浪费宝贵时间!
破局之道:
强制专注:学习时上交手机,关闭社交软件。
投入思考:把课堂当“战场”,边听边问:“这个方法能用在我的校区吗?”
复盘笔记:课后立即整理3条可落地的行动点,逼自己消化知识。
记住:学习不是消遣,而是投资。分心的代价,远比学费更贵!
02学不到位:学完就忘,等于白学
“学过了”不等于“学会了”。很多课程需要反复咀嚼,比如我的《目标达成系统》,每年复训都有新收获。
破局之道:
重复学习:重要课程至少听3遍,每次聚焦不同维度(战略、执行、细节)。
以教代学:回去后给团队转训,讲不明白的地方,就是你未吃透的盲点。
实战检验:学完立刻在校区试点,用结果验证方法是否有效。
校长金句:高考考得好,不是学得好,而是复习得好!
03学习不系统:短板不补,校区难富
只学招生,不学留存;只懂带班,不会收钱……校区运营是系统工程,任何短板都会让努力付诸东流。
破局之道:
绘制学习地图:列出托管运营的十大模块(招生、团队、薪酬、研学等),逐个攻克。
紧跟总部课程:晋级教育的课程体系涵盖托管全链路,别只挑“热门课”学。
定期自检短板:每月对照业绩数据,找到最弱环节,针对性补课。
案例:某校长学了“免费引流”却不会“转化收费”,结果校区人满为患,利润为零!
04领悟力差异:勤能补拙,笨鸟先飞
同样的课,有人一听就懂,有人云里雾里。我中专毕业,靠的就是“死磕精神”——天资不足,勤奋来补!
破局之道:
承认差距:向高手请教,别怕丢面子。
百遍学习:听不懂的课,听10遍、100遍,直到内化成直觉。
聚焦优势: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(如家长沟通),先打透,再补短板。
我的经历:曾为搞懂“薪酬设计”,连续熬夜7天,最终设计出校区爆满的激励机制!
05执行力差:学而不用,学费打水漂
“知道”和“做到”之间,隔着太平洋。很多校长学完就扔,抱怨“方法没用”,其实是自己没行动!
破局之道:
72小时法则:学完3天内必须落地一项措施。
拆解任务:把大目标变成“每天10分钟就能完成”的小动作。
奖惩机制:团队共同监督,未执行则自罚(如发红包),养成“说到做到”的习惯。
真相:执行力差?那就多学几遍!学费交得肉疼,自然逼自己行动!
06贪便宜学习:低成本课程,高成本浪费
刷免费短视频、蹭低价引流课……看似省钱,实则浪费时间和机会成本!
破局之道:
为价值付费:选择有结果的人授课(如晋级19800内训会),贵但值!
拒绝碎片化:系统课程>零散知识,深度思考>快餐信息。
算清隐形账:你浪费的1个月试错时间,可能让校区少赚10万!
血泪教训:某校长为省2980学费,盲目试错半年,损失生源200人!
07老板独学:
孤军奋战,团队拖后腿
你学得热血沸腾,员工却一问三不知。没有团队配合,再好的策略也落不了地!
破局之道:
全员学习:带核心团队一起听课,统一认知。
转训考核:每周组织内部分享会,员工复述课程重点并制定执行计划。
绑定利益:将学习成果与绩效挂钩(如“转化率提升奖”)。
案例:某校区老板带5名主管学习后,3个月业绩翻倍,团队离职率降为0!
08学得太杂:
盲目跟风,一事无成
今天学招生,明天学风水,后天搞直销……精力分散,校区反而成了“试验田”。
破局之道:
聚焦主业:所有学习围绕“托管盈利”展开,拒绝无关诱惑。
拜师不拜神:只跟随有结果、同领域的老师(如晋级10年托管实战派)。
设立学习红线:每年只深耕3个主题(如今年聚焦“短视频招生”和“团队裂变”)。
警惕:你的竞争对手正在专注,而你还在“四处挖井”!
09学习未变现:值钱>赚钱,厚积薄发
学习未必立刻变现,但它让你更“值钱”——眼界、人脉、心态的提升,终将转化为财富。
破局之道:
长期主义:把学习当存钱,时间会给你复利。
圈子升级:加入高端社群,接触更优质资源(如晋级校长联盟)。
沉淀口碑:用专业赢得家长信任,自然不愁生源和转介绍。
我的感悟:20年前学管理,今天才能驾驭千人员工。学习,是最稳赚不赔的投资!
10经济下行:学习是抗风险的唯一武器
大环境越难,越要学习!别人躺平时,你多学一招,就能多抢一份市场!
破局之道:
逆势加码:缩减无效开支,增加学习预算。
对标突围:找到行业标杆(如晋级上市托管模式),复制其成功路径。
灵活转型:用新知识开拓新业务(如研学托管、智能晚辅)。
经济下行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停止学习!
记住:
学习不是消费,而是投资;
学习不是负担,而是氧气;
学习不能中断,就像呼吸不能停止!
让我们一起:学费不白交,校区赚翻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