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托管班孩子多、个性杂,想维持安静的写作业秩序、减少打闹争执,靠 “吼” 靠 “盯” 都不长久。真正高效的班级管理,是建立规则、用对方法,让学生从 “被动服从” 变成 “主动遵守”。以下4个核心技巧,帮你轻松搞定托管班纪律,带出让家长放心、学生开心的班级。
一、约法三章:定3条关键规则,师生共守更有效
很多老师制定班规时,喜欢事无巨细列十几条,结果自己记不住、学生也做不到。其实托管班纪律管理,抓准3条核心规则就够了,关键是 “师生共同遵守”,让规则有温度、有共识:
1. 发言先举手,不打断、不插嘴
写作业或答疑时,最容易乱的就是 “学生随时插话”:“老师这题我不会”“他碰我本子”…… 要提前和学生约定:“不管是问作业、说需求,都要先举手,等老师点到名字再说话。谁先违反,就当‘小助手’帮大家发一次作业本。”
老师也要做好示范:比如学生举手时,不忽略、不拖延,尽量30秒内回应,让学生知道 “举手真的有用”。
2. 听指令行动,不拖沓、不抵触
托管班常有集体任务,比如 “拿作业记录本”“做静心训练”“排队洗手”,若学生拖延抵触,会浪费大量时间。可以和学生约定:“老师说‘请准备’,大家要在10秒内做好准备;做静心训练时,听到‘调整坐姿’,就腰背挺直、双手放桌面。做到的同学,能获得‘纪律小印章’。”
遇到学生没跟上,不用批评,而是温和提醒:“XX同学,再快一点就赶上大家啦,老师等你哦~”
3. 写作业 “管嘴管腿”,休息时再放松
写作业时 “讲小话、随意走动” 是纪律重灾区,要明确约定:“写作业时,嘴巴轻轻闭、腿脚不乱动;想喝水、上厕所,举手告诉老师;只有老师说‘休息时间到’,才能聊天、走动。”
为了让规则更易执行,还可以和学生定 “专属暗语”:比如老师轻轻说 “诶”,大家就安静;老师说 “头”,大家就抬头调整坐姿。这种无声提醒,比大声批评更有效,还能保护学生自尊。
关键提醒:班规不是 “老师管学生”,而是 “师生共守”。比如和学生约定:“你们做到这3条,老师也保证不冲大家发脾气、不大声吼叫,有问题咱们好好说。” 平等的约定,能让学生更愿意遵守。

二、奖惩分明:重奖轻罚,及时兑现才管用
很多老师不舍得奖励、不敢惩罚,导致规则 “形同虚设”。其实合理的奖惩,是帮学生建立 “对错认知” 的关键,核心原则是 “多奖励、少惩罚,及时兑现”:
1. 奖励要 “多给、给准”,让学生有动力
避坑提醒:别觉得 “奖励多了会惯坏学生”,学生越被肯定,越会主动维持好表现,反而减少管理压力。
2. 惩罚要 “少用、用对”,不伤害学生
关键提醒:奖惩一定要 “及时”,比如学生刚做好一件事,马上表扬;刚违反规则,立刻提醒,别等过了半天再提,否则学生记不住,效果大打折扣。
三、树立榜样:正向引导比批评更有效
很多老师习惯 “抓坏典型”:“你看XX又说话,大家别学他!” 其实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,还可能让 “坏行为” 被模仿。不如多树 “好榜样”,让学生知道 “怎么做能被认可”:
1. 公开表扬 “进步生” 和 “优等生”
通过具体案例,让学生清楚 “好行为是什么样的”,比空讲规则更有用。
2. 让榜样 “带一带” 其他学生
比如选 “纪律好的学生” 当 “小助手”,帮老师提醒身边同学:“你看XX小助手都坐好写作业了,我们也快点吧~” 或者让 “作业快的学生” 分享:“你能不能告诉大家,你是怎么做到不玩橡皮、快速写作业的呀?”
榜样的力量比老师的反复说教更有效,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。
四、接纳情绪:别和 “调皮学生” 对着干
有些老师带久了班,会对 “总不听话” 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:“我就是看他不顺眼,他肯定故意捣乱!” 其实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态度,你越抵触,他越叛逆。改变这种状况,关键是 “老师先调整心态,主动改善沟通”:
1. 别给学生贴 “坏标签”
不说 “你就是不听话的孩子”,而是说 “你今天有3次举手发言,比昨天多了 1 次,继续加油”;不说 “我看你就不顺眼”,而是找机会单独聊:“老师知道你想和同学玩,但写作业时说话会影响大家,咱们约定‘休息时再一起玩’,好不好?”
2. 用 “温和坚定” 替代 “批评指责”
比如学生故意把橡皮扔到地上,别吼 “你怎么这么调皮”,而是蹲下来问:“橡皮掉地上会脏哦,你愿意自己捡起来,还是老师陪你一起捡?” 给学生选择的机会,比强迫他改正更有效。
3. 找学生的 “闪光点”
再调皮的学生,也有优点:比如 “虽然爱说话,但乐于助人”“虽然写作业慢,但字很工整”。多关注这些闪光点,及时表扬:“你刚才帮同学捡笔,真是热心肠,老师特别喜欢你这一点!” 当学生感受到 “老师喜欢我”,才会愿意听老师的话。
好纪律,靠 “规则” 更靠 “温度”
托管班管理不是 “管住学生”,而是 “帮学生养成好习惯”。约法三章让规则清晰,奖惩分明让学生有动力,树立榜样让正向引导落地,接纳情绪让师生关系更融洽。当学生感受到 “老师是为我好,班级是安全的”,自然会主动遵守纪律,老师也能从 “疲惫管控” 变成 “轻松引导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