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/
晋级教育
教育机构加盟
教育培训机构加盟
    家庭教育
    您的位置: 晋级教育 > 办学技巧 > 家庭教育 >  -> 

    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?复旦附中老校长给出九大忠告

     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,孩子怎样才能进好学校?家长该做些什么?
     
      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爱学,总是要家长推着往前走,怎么办?
     
      我们都知道,家庭类型是多种多样的,不能一刀切,也是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。
     
      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。
     
      不过,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,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。
     
      那么,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?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。
     
      给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
     
     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,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。
     
      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,有时用水冲冲,有时洗也不洗,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。
     
     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,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,把苹果切成片,摆在果盘里,牙签插好了,递到手上,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。
     
      这就是我们说的“跳一跳摘到的苹果”,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。
     
      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。
     
      既不要大包大揽,直接把“苹果”送到孩子手上,否则孩子就会失去兴趣;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,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。
     
      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逼孩子
     
     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: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?人家第一名,你呢?
     
      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“我比别人笨”的心理定势,甚至产生“妈妈喜欢别人”的抵触情绪。
     
      父母不要攀比,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。
     
      孩子现在能跳1.2米,那1.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,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到1.5米了,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。
     
      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,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。
     
    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?复旦附中老校长给出九大忠告
     
      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“米袋子”
     
      家长要想明白,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“米袋子”,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?
     
      或者说,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?
     
      如果答案是后者,就少一些灌输,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,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,甚至孩子不问,你还要启发他问。
     
      提早让孩子认识ABCD,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。
     
      13岁前紧抓语言最合适
     
     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。
     
      13岁以前,孩子的形象思维、直觉思维、模仿能力比较强,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。
     
      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。到了高中,抽象思维、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,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。
     
     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,小学学奥数,高中背外语,这就错过机会了,事倍功半。
     
      一定要让孩子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。
     
      放大孩子的成就感
     
     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?
     
      我读中学的时候,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,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,摸摸我的头问,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要高兴?
     
      我说是的,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,认为自己数学行啊,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。
     
    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?复旦附中老校长给出九大忠告
     
      用“限题计时”提高效率
     
      对家长来说,只有鼓励也不够。
     
     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,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“我相信你”“你一定可以的”也是意义不大,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。
     
     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,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,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“分解动作”的做法:
     
      40道题目,孩子一下做不完,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,每组5道题,做完一组再做一组。
     
      可以用“限题计时”提高效率,譬如每做对5道题,记下时间后进行比较,或者用“限时计数”的办法——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。
     
      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。
     
     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,化难为易,化繁为简,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,体验成功、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。
     
      把学习变成养小球藻、剪蚯蚓……
     
      我记得小时候,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,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,每天往水里吹气,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;
     
      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,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……我觉得这就像变魔术一样,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生物学家。
     
     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,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的那一刻,我真的太兴奋了,马上改梦想为做一个无线电发明家。
     
     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很容易操作,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做,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、动手能力、探究习惯非常有用。
     
      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,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,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、长方形、圆、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、绿、黄等颜色概念;
     
      还能养成观察、记忆、想象、合作等习惯;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,等等。
     
    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?复旦附中老校长给出九大忠告
     
      鼓励自学+讨论
     
      我主张学生自己有问题就去找老师、同学或家长问,而不是固定一个时间请老师来给学生补课,这就是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。
     
      我也提倡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。
     
      自己学会的东西,教别人一遍,自己领会的更深,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。
     
      所以,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,孩子的沟通能力、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。
     
      坐在孩子身边看会儿书吧
     
     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:自我学习,同伴合作,专家引领。
     
      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才已经谈到了,“专家引领”的这个“专家”对小朋友来说,不仅包括老师,还包括家长。
     
      最好在孩子学习时,家长不要跑去看电视、打麻将、跳舞,也不要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,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。
     
      现在流行一句话:
     
      一流的家长做榜样,二流的家长做教练,三流的家长做保姆。
     
      我发现学生当中凡是发展的比较全面的,有自己想法的,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,家长和孩子是讨论式的,启发式的,不是灌输式的,压制式的。
     
      家长有什么事情会和孩子讨论,家长陪伴孩子成长,是良师益友。


      托管班加盟

      手机网站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客服微信号

      4000-400-826

      邮 箱:jjxx2008@163.com

      地 址:北京西城马连道南街华睦大厦901室

      晋级教育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264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