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长一提到 “辅导作业” 就头疼:低年级盯着写字,高年级愁着思路,稍不注意就变成 “监工”,孩子烦,自己也累。其实,辅导作业的关键不是 “盯着做对”,而是 “教会孩子自己做对”。做好这3件事,既能帮孩子养成好习惯,又能减少亲子矛盾。
检查作业:低年级看 “态度”,高年级看 “思路”
一年级的小雨妈妈总纠结 “字写得歪不歪”,其实对低年级孩子来说,“认真写” 比 “写得好” 更重要。检查作业时,别上来就圈错字、改错题,试试这样做:
低年级:不说 “这字写得真乱”,而是指着本子说 “你看这一行有两个字写得特别整齐,要是其他字也这样就更好了”;发现错题时,不直接说 “这里错了”,而是画个圈说 “这个地方好像有点问题,你再看看”。让孩子自己找错,比你指出来更能培养细心。
高年级:数学题别只看结果对不对,问问 “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”,如果思路对了,计算错了也别急着骂,说 “思路挺好,就是最后一步算错了,再检查一遍”;语文阅读题,不纠结 “答案标不标准”,而是看 “有没有说到点子上”,鼓励孩子 “你这个想法很特别,能不能再结合课文说说”。
孩子自己发现的错误,比家长指出来的记得更牢。就像学走路时摔过的地方,下次会更小心一样。
陪写作业:别当 “监工”,要当 “观察员”
“你这字又歪了!”“怎么又走神了!”—— 很多家长陪写作业时,像个 “移动纠错机”,结果孩子越来越紧张,速度越来越慢。其实,陪写的关键是 “少说话,多观察”,分三步帮孩子提高效率:
第一步:让孩子学会 “列计划”
每天写作业前,花2分钟让孩子自己列个清单:“数学口算20分钟,语文生字15分钟,阅读10分钟”,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。刚开始孩子可能排斥,觉得 “多此一举”,但坚持一周就会发现:知道 “接下来做什么”,写作业时就不会东张西望了。
家长要做的是 “不干涉计划”,哪怕孩子把时间排到晚上10点,也先让他按计划完成 —— 亲身体验过 “拖到太晚睡不够”,下次自然会调整。
第二步:帮孩子 “找原因”
如果孩子总在某科上花太多时间,比如数学做 1 小时还没写完,别急着催,观察他是 “算得慢” 还是 “老走神”。
算得慢可能是 “不熟练”,可以每天练5分钟口算;
草稿纸写得乱,就教他 “分区用草稿纸,左边算题,右边检查”。
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,比单纯说 “你快点” 管用10倍。
第三步:鼓励孩子 “利用碎片时间”
告诉孩子:“在学校课间10分钟,能做一道口算题就少一道,回家就能多玩一会儿。” 不用盯着他在学校怎么做,让他自己观察 “同桌是怎么利用课余时间的”。孩子一旦发现 “在学校多做一点,回家更轻松”,自然会主动提速。
这三步坚持3个月,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会明显提高,慢慢就不用家长盯着了。
辅导难题:不直接给答案,而是 “搭梯子”
孩子遇到不会的题,喊 “妈妈这题我不会” 时,别急着说 “我教你”。正确的辅导是 “点拨”,而不是 “代做”,分三个方法:
1. 让孩子 “再读一遍题”
很多时候,孩子说 “不会做”,其实是没读懂题。可以说:“妈妈相信你,再读两遍题,说不定就有思路了。” 比如数学题 “小明有5颗糖,妈妈又给了3颗,现在有几颗?”,读三遍后,孩子可能自己就明白 “要用加法”。
哪怕孩子读了几遍还不会,也别直接讲,而是说 “你觉得哪句话看不懂?”,帮他把难题拆成 “看得懂的小问题”。
2. 用 “例题” 当跳板
孩子不会做 “鸡兔同笼”,别直接讲公式,而是编一道简单的:“笼子里有2只鸡、1只兔,一共有几条腿?” 孩子算出 “8条” 后,再问 “要是总共有5个头、16条腿,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?” 用简单例题搭个 “梯子”,孩子自己就能爬上去。
3. 只说 “关键点”,不说 “全过程”
遇到复杂题,不说 “第一步算这个,第二步算那个”,而是说 “你看看题目里的‘一共’是什么意思”“这个条件是不是能算出另一个数”。比如应用题里有 “平均每天”,就提醒 “看到‘平均’,可能要用除法”,让孩子自己把思路串起来。
这样辅导,孩子慢慢会明白:“难题不可怕,只要找到方法就能解开”,以后遇到新问题也敢自己尝试了。
课后复习:帮孩子把知识 “存进脑子里”
很多孩子 “上课听懂了,过两天就忘”,问题出在 “没做好复习”。教孩子这样复习,效率会更高:
当天学的知识,晚上写作业前花 5 分钟 “闭眼回忆”:“今天数学学了什么公式?语文背了哪首诗?” 想不起来的地方,回头翻书时会记得更牢。
复习时别只 “看”,要 “动手”:数学公式抄一遍,语文课文分段画提纲,英语单词边读边写。多器官一起动,记得更牢。
周末花半小时 “串一串”:把一周学的知识按 “单元” 整理,比如 “乘法口诀表”“近义词反义词”,列成表格贴在书桌前,随时能看。
复习就像给衣服 “缝补丁”,及时补好漏洞,才不会越破越大。
辅导作业的终极目标,是 “让孩子不用辅导”。家长少当 “裁判”,多当 “教练”,孩子才能慢慢学会 “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”。就像学骑车,刚开始需要扶着,但总有一天要松开手 —— 孩子独立的那一刻,才是辅导的真正成功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