彤彤钢琴弹得真好,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吧?”
“哪里哪里,弹得乱七八糟的,就是随便玩玩!”
“翔翔画画很有想法,将来说不定能当小画家!”
“勉强能看而已,还差得远呢,上课还老走神!”
生活中,这样的对话太常见了:别人夸孩子,家长忙着 “谦虚” 反驳,却没看见孩子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 —— 本以为能得到父母的认可,结果等来的却是一盆冷水。
很多家长觉得 “不能多夸孩子,会骄傲”,却不知道:过度的 “虚伪谦虚”,比不夸更伤孩子。孩子小的时候,会通过大人的评价定位自己,你总说他 “不够好”,他就会真的觉得 “我不行”;而正确的夸奖,能帮孩子建立自信,养成不怕困难的 “成长型思维”。
你的 “谦虚”,正在悄悄浇灭孩子的自信
朋友家的儿子君君,曾有过一次让人心疼的经历。那天君君专注拼了一下午乐高,搭出一架层次复杂的 “飞机”,兴奋地拿给做客的我们看。大家都夸他 “动手能力强”“真有创意”,君君眼睛亮晶晶的,等着妈妈也夸一句。
可朋友却开口了:“整天就知道乱拼,也不按图纸来,家里被他弄得乱七八糟,让他画画也不画,就知道玩!”
话音刚落,君君的笑容瞬间消失了,默默拿起乐高,转身躲回了房间。后来朋友说,那之后君君再也没主动展示过自己的乐高作品,连拼乐高的兴趣都淡了。
其实家长的初衷或许是 “怕孩子骄傲”“想激励他更努力”,但在孩子眼里,这种 “谦虚” 就是 “否定”——“我花了很多心思做的东西,妈妈却觉得不好”“别人夸我,妈妈却觉得我在瞎玩”。
久而久之,孩子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:画画怕 “画得不好被说”,弹琴怕 “弹错了被批评”,哪怕有进步也不敢说,因为 “说了也会被泼冷水”。更可怕的是,他们会慢慢形成 “固定思维”:“我就是不够好,再努力也没用”,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。
为什么不能只说 “你真棒”?夸孩子要懂 “成长型思维”
斯坦福大学教授 Carol Dweck 曾做过一项研究:如果总夸孩子 “你真聪明”(夸天赋),孩子会害怕挑战 —— 他们怕 “万一失败了,别人就不觉得我聪明了”;但如果夸孩子 “你很努力”(夸过程),孩子会更愿意尝试难的任务,因为他们知道 “努力能让我变得更好”。
这就是 “成长型思维” 和 “固定思维” 的区别:
固定思维:觉得 “能力是天生的,不会变”,遇到困难就想放弃,怕 “证明自己不行”;
成长型思维:相信 “能力能通过努力提升”,遇到困难会想 “我再试试别的方法”,不怕犯错。
很多家长夸孩子时,总习惯说 “你真棒”“你真聪明”,却没说清 “棒在哪里”“聪明在何处”。比如孩子考了100分,你说 “你真聪明”,他会觉得 “是我天生聪明,不是努力的原因”;但你说 “你这次错题比上次少了5道,肯定是认真检查了,太厉害了”,他就会知道 “努力能带来进步”。
所以,夸孩子不是 “越多越好”,而是 “越具体越好”—— 要夸努力、夸过程、夸细节,而不是只夸天赋、夸结果。
别人夸孩子时,用这15种方式回应,孩子会越来越自信
下次再遇到别人夸孩子,别再忙着说 “哪里哪里”“一般般” 了,试试这15种回应方式,既不骄傲,又能肯定孩子,还能帮他养成成长型思维:
1. 夸 “努力”:让孩子知道 “付出有回报”
“是啊,他这次练钢琴每天都坚持半小时,没偷懒,所以弹得越来越好了!”
“你看他拼乐高,一下午都没分心,这么努力,难怪能搭出这么棒的飞机!”
2. 夸 “坚持”:让孩子不怕困难
“谢谢夸奖,其实他刚开始学画画总画不好,哭了好几次,但没放弃,现在终于越来越顺手了!”
“他学跳绳学了一周才学会,中间摔了好几次都没说不练,这份坚持真的很棒!”
3. 夸 “态度”:让孩子重视 “认真” 的价值
“是啊,他这次写作业特别认真,字迹比上次工整多了,自己还检查了一遍呢!”
“他帮小朋友收拾玩具时,特别细心,每个玩具都放回原位,态度特别好!”
4. 夸 “进步”:让孩子看见 “自己在变好”
“谢谢,你没发现吗?他这次背古诗比上次快了 5 分钟,还没忘词,进步真的很大!”
“他以前不敢主动跟小朋友说话,现在能主动打招呼了,这就是最大的进步呀!”
5. 夸 “创意 / 方法”:让孩子敢想敢试
“是啊,他搭乐高时没按图纸来,自己加了个小窗户,这个创意太有意思了!”
“他算数学题时,用了个新方法,比以前快多了,特别会动脑筋!”
6. 夸 “合作 / 热心”:让孩子学会社交
“谢谢,上次小组活动,他主动帮小朋友拿材料,还分享自己的想法,合作得特别好!”
“他看到小朋友摔倒了,马上跑过去扶,还帮着拍衣服,特别热心!”
7. 夸 “责任心 / 细心”:让孩子学会担当
“是啊,他每天都自己收拾书包,连铅笔都削好,特别有责任心!”
“他记得奶奶喜欢吃苹果,昨天还主动帮奶奶洗了一个,想得真细心!”
这些回应,既接住了别人的夸奖,又具体指出了孩子的优点 —— 孩子能清楚知道 “我哪里做得好”,也会明白 “只要继续努力,还能做得更好”。
别吝啬你的肯定,孩子需要 “被看见”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教育的本质,是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。” 而正确的夸奖,就是唤醒这份力量的钥匙。
孩子不需要你在别人面前 “过度谦虚”,他们需要的是 “我的努力被看见”“我的进步被认可”。当你大大方方地肯定他时,他会觉得 “我很棒,我值得被夸”,也会更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、面对困难。
下次再有人夸你的孩子,别再反驳了,笑着说一句 “是啊,他这次真的很努力”“谢谢你,他听到肯定会很开心的”—— 你会发现,孩子眼里的光,会比任何时候都亮。
毕竟,对孩子来说,最好的鼓励,就是 “我做得好的时候,你能看见,也能大声告诉我”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