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名心理学家乔丹・彼得森曾说:“过度的保护性赞美,正在制造一代无法面对现实世界的年轻人。” 表姐的女儿就是典型例子 —— 从小在 “你真棒” 的夸赞中长大,却在全国创新大赛上因评委指出作品不足当场崩溃,还说 “他们都在嫉妒我”。
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显示,72%在过度赏识中成长的孩子,会出现 “赞美戒断反应”:一旦没了夸赞,就陷入自我怀疑。真正的教育,不是用空洞赞美包裹孩子,而是教会他在挫折中成长。
警惕!盲目赞美会让孩子掉进2个 “认知坑”
很多家长觉得 “多夸孩子能增强自信”,却没发现,不当的赞美会悄悄削弱孩子的抗挫力,让他们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:
1. 认知坑1:虚假自我认知,把 “赞美” 当 “真相”
热播剧《少年派》里,邓小琪妈妈不管女儿对错,都无条件夸 “我家孩子最优秀”—— 女儿因虚荣攀比闹情绪,她觉得 “有个性”;女儿竞选失败,她帮着抱怨 “评委不懂欣赏”。结果邓小琪连一点批评都承受不了,当场崩溃。哈佛大学脑科学研究发现:长期听空洞赞美的孩子,负责自我评估的前额叶皮层活跃度,比正常孩子低30%。他们会把 “你真聪明”“你最棒” 当成事实,一旦遇到否定(比如考试失利、被指出不足),就会怀疑 “我是不是根本不优秀”,甚至像表姐女儿那样,把批评归因为 “别人嫉妒”,无法客观看待自己。
2. 认知坑2:情绪调节力差,成 “一碰就碎的玻璃心”
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3年数据显示,过度赏识环境下的孩子,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比普通孩子低38%。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况:有些孩子小学时成绩拔尖,被夸 “天才”,可进入重点中学后,因一次排名落后就一蹶不振,甚至拒绝上学。
就像《虎妈战歌》作者蔡美儿说的:“我从不轻易赞美孩子,因为真正的成就感,应该来自突破自我的那一刻。” 过度赞美让孩子习惯了 “顺境”,没学会如何面对 “不顺”—— 他们不是没能力,而是没能力从失败中恢复,就像没经历过风雨的树苗,一阵小风就能吹倒。
破局!智慧赏识做好2个转变,养出抗挫力强的孩子
避免过度赞美不是 “不夸孩子”,而是把 “空洞夸赞” 变成 “有价值的引导”。做好这2个转变,既能保护孩子的自信,又能培养他的抗挫力:
1. 转变 1:用 “描述性赞美” 替代 “结果性赞美”,帮孩子看清 “真实的自己”
空洞的 “你真棒”“你真聪明”,会让孩子依赖外部评价;而描述性赞美,能让他知道 “自己具体好在哪”,建立客观认知。比如:
孩子画画时,别说 “你画得真好看”,改成 “你这次尝试了新的渐变色,蓝色和紫色过渡得很细腻,比上次有进步”;
孩子考了好成绩,别说 “你真聪明,考了第一”,改成 “我看到你这一个月每天放学都留20分钟复习,错题本也整理得很认真,这份自律帮你拿到了好成绩”;
孩子没做好时,别说 “没关系,下次再努力”,改成 “这次没达到目标,我们一起看看:是审题没看清,还是步骤漏了?找到问题,下次就能改进”。
蒙特梭利认为:“具体的描述能帮孩子建立自我认知,而非依赖他人评价。” 还可以像谷爱凌妈妈那样,用 “成长档案” 记录孩子的进步 —— 拍一段他克服困难的视频(比如反复练一道数学题),或用本子记下 “今天尝试了3种解题方法,最后成功了”。这些记录不是为了 “晒优秀”,而是帮孩子看到 “我通过努力能做到”,自信才会更扎实。
2. 转变2:允许孩子 “失败”,教他从挫折中 “提取价值”
谷歌前CEO埃里克・施密特说:“真正的教育,是教会孩子如何从失败中提取价值。” 家长要做的不是帮孩子避开失败,而是陪他面对失败,从中学到东西:
家长做好 “失败示范”:和孩子玩游戏时,不用刻意让着他。如果自己输了,可以说 “这次我分心了,下次要更专注”;如果孩子输了,别马上安慰 “没事”,而是问 “刚才哪一步没做好?下次要不要试试别的策略”;
设置 “30%挑战”:日本早教专家松田道雄提出 “30%挑战法则”—— 给孩子的任务,要有30% 的失败概率(比如让刚学跳绳的孩子尝试连续跳10个,而不是5个)。太容易的任务没成就感,太难的会让人放弃,30%的失败率刚好能激发孩子 “想办法突破” 的动力;
陪孩子 “复盘失败”:就像 Pixar 动画《鹬》里的小鹬 —— 第一次被海浪吓退,妈妈没帮它找食物,而是鼓励它观察浪花节奏,最终学会自己觅食。孩子遇到挫折时(比如拼乐高拼不好),别帮他拼好,而是一起分析 “哪块拼错了?要不要看看说明书?”,让他知道 “失败不可怕,找对方法就能解决”。
最好的赏识,是教会孩子 “在雨中跳舞”
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说:“教育的最高境界,是让孩子拥有在逆境中开花的能力。” 家长总想着用赞美为孩子遮风挡雨,却忘了:孩子终要独自面对世界的风雨,过度保护只会让他失去 “扛事” 的能力。
真正的智慧赏识,不是永远说 “你真棒”,而是在他做好时,告诉他 “你靠努力做到了”;在他失败时,陪他找到 “下次改进的方法”。当孩子知道 “我的价值不来自别人的赞美,而来自自己的努力和突破”,才能长出真正的自信,在挫折面前不退缩、不崩溃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,我们也会开展家庭教育的直播,欢迎您前来观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