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妈,我数学只考了80分,我是不是很笨?”
“爸爸,小明不跟我玩了,我没人陪了……”
小学生的世界里,作业没写好、和同学闹矛盾、上课没答出问题,都是 “天大的事”。这时候,父母是说 “这点小事别矫情”,还是蹲下来抱抱孩子说 “妈妈知道你很难过”?
其实,对小学生来说,比 “考高分、乖听话” 更重要的,是从家里获得 “情绪价值”——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,孩子的心灵也需要理解、支持和鼓励的滋养。内心被填满的孩子,才会有勇气面对错题、不怕被拒绝,长成阳光又坚韧的模样。
一、先懂孩子:小学生的 “小烦恼”,都是真委屈
有两个小学生的故事,特别有代表性。
第一个是二年级的小艾,每次写作业都笑眯眯的,哪怕遇到不会的题,也会主动说 “妈妈,我们一起想想吧”。陈瑜问她 “写作业累吗”,小艾摇摇头:“不累呀!我算错算术题,妈妈会说‘没关系,我们再算一遍,你上次就比这次快呢’;我不想写作文,爸爸会陪我一起编小故事,还说我的想法特别有意思。” 说起爸妈,小艾的眼睛亮闪闪的,满是底气。
另一个是三年级的小宇,却总躲着写作业,老师说他 “上课老走神,像有心事”。后来才知道,小宇上次语文考了75分,妈妈当着亲戚的面说 “你怎么这么笨,隔壁朵朵都考 98”;他和同学吵架,爸爸不问原因就骂 “肯定是你先惹事”。慢慢的,小宇遇到事再也不跟爸妈说,反而变得越来越内向。
其实,小学生还没学会 “藏情绪”—— 考砸了会怕、被孤立会哭、做错事会慌,这些 “小情绪” 不是 “矫情”,而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。父母给的情绪价值,就是帮孩子接住这些感受:“你的委屈我知道,你的困难我陪你”。就像小艾妈妈那样,一句理解的话、一个一起解决问题的动作,就能让孩子觉得 “我不怕,因为爸妈在”。
二、家长先做好:管理好自己,才能接住孩子的情绪
很多家长说 “我也想哄孩子,可我陪作业时忍不住发火”“工作累了一天,孩子一闹我就烦躁”。确实,成年人的压力容易变成 “坏情绪”,但对小学生来说,父母的脸色就是 “天气”—— 你皱着眉,他就会怕;你笑着说,他才敢敞开心。
想给孩子情绪价值,家长可以先做这3件小事,让自己先 “稳住”:
1. 累了就 “暂停”,别带着火气对孩子
陪孩子写作业时,要是觉得 “血压上来了”,别硬扛 —— 可以说 “妈妈现在有点累,去阳台站 2 分钟,咱们等会儿再接着写”。去楼下走两步、喝杯温水,等心里不烦躁了再回来。你会发现,冷静下来后,孩子漏写一道题,也没那么让人生气了。
2. 把 “坏情绪” 倒出去,别堆在心里
要是工作不顺心,别回家就对着孩子发脾气。可以睡前跟家人聊两句,或者写在本子上:“今天上班有点累,刚才对孩子说话声音大了,下次要注意”。就像打扫房间一样,把心里的 “垃圾” 清一清,第二天才能笑着陪孩子读绘本、玩游戏。
3. 别拿 “别人家孩子” 比,看见自己娃的好
小学生特别在意 “爸妈眼里我是不是好的”。别总说 “你看乐乐每次都考100”,可以换成 “你这次比上次多对了3道题,进步啦”;别嫌 “你怎么总爱捣乱”,可以说 “你刚才帮奶奶拿拖鞋,特别懂事”。多看见孩子的小进步,他才会觉得 “我在爸妈心里,是个好小孩”。
三、对小学生,这样给情绪价值最管用
给小学生的情绪价值,不用讲大道理,就藏在日常的小事里,关键做好 “理解” 和 “支持” 这两点。
1. 理解孩子:蹲下来,跟他 “站在一样高”
小学生的世界很小,你觉得 “无所谓” 的事,在他心里可能是 “天塌了”。这时候,别站着说 “这有什么好哭的”,要蹲下来,用他能懂的方式共情。
比如孩子说 “同桌不跟我玩了”,别着急说 “那你找别人玩啊”,可以先抱抱他:“妈妈知道你现在特别难过,就像上次你最喜欢的玩具丢了一样,对不对?” 先接住他的情绪,再一起想办法:“咱们要不要问问同桌,是不是你哪里不小心让他不开心了?或者明天带个小贴纸,跟他分享好不好?”
就像家庭教育老师贾容韬分享的:他儿子上小学时,因为把同学的橡皮弄丢了,躲在房间哭。他没有说 “再买一块就好了”,而是坐在儿子身边说:“你是不是怕同学说你,还怕老师批评你呀?妈妈小时候也弄丢过同学的东西,当时也特别慌。” 儿子听了,慢慢把心里话都说出来,后来主动跟同学道歉,还成了好朋友。
对小学生来说,“你懂我” 比 “你帮我” 更重要。你越理解他,他越敢跟你说心里话,也越有勇气面对问题。
2. 支持孩子:他敢尝试,你就敢 “托底”
小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:想画歪歪扭扭的画、想自己整理书包、想报名参加运动会,哪怕可能会搞砸。这时候,别泼冷水说 “你肯定不行”,要做他的 “后盾”,让他知道 “就算没做好,爸妈也支持你”。
有个爸爸的做法特别好:他女儿上二年级,非要报名学校的跳绳比赛,可练了两天就哭着说 “我总跳不好,不想比了”。爸爸没有说 “早知道你不行”,而是陪女儿一起练:“咱们不跟别人比,就跟自己比,今天跳10个,明天跳12个,就是进步呀!” 后来女儿虽然没拿到名次,却笑着说 “我下次还要比,我肯定能跳更多”。
还有个妈妈,儿子喜欢把玩具拆了再装,好几次装不回去就急得哭。妈妈没有骂 “你就会捣乱”,而是跟儿子一起查说明书,还说 “你能把零件拆下来,特别厉害,咱们慢慢装,肯定能装好”。慢慢的,儿子不仅学会了装玩具,遇到数学题不会做,也会主动说 “我们再试试”。
对小学生来说,父母的支持不是 “帮他做好”,而是 “陪他试试”。你愿意陪他面对不完美,他才会有勇气去尝试、去探索,慢慢长成敢闯敢试的小大人。
给孩子情绪价值,就是给他 “不怕的底气”
心理学里有个 “恒河猴实验”:小猴子饿了会找能喂奶的 “铁丝妈妈”,但遇到害怕的事,一定会扑向能抱抱它的 “绒布妈妈”。这就像孩子 —— 他需要吃饱穿暖,但更需要爸妈的拥抱、理解和支持。
对小学生来说,作业写不好、和同学闹矛盾、被老师批评,都是成长里的 “小风雨”。你给的情绪价值,就是他的 “小伞”—— 让他知道,不管遇到什么事,家里都有个人懂他、陪他、支持他。
这样长大的孩子,不会因为一次考砸就自卑,不会因为被拒绝就退缩,会带着满满的底气,长成阳光、勇敢、不怕困难的模样。这,才是给小学生最好的成长礼物。
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