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减政策是更紧了,还是放松了?
所有校外教育尤其是教培机构的从业者,都在关注这个问题。
这涉及到今年暑假,到底是大干一把,还是低调行事,或者说彻底告别的问题,
还有很多家长也关心这个问题,如果治理力度更大,大家都不报培训班了,都可以省点钱省点力了,最担心的是,政策放松了,别人家都在给孩子报培训班,而自己没给孩子报,导致孩子落后了。
昨天就有一个家长朋友,聊天时问我这个问题:现在有点看不懂,到底培训机构治理,现在是放松了,还是收紧了?
我们不干这一行,觉得挺迷糊的。我跟他说:干这行的,也挺迷糊的。
双减政策就在那里写着,为什么大家这时候犯迷糊了呢?我分析,有这样几个原因:
第一,双减政策刚公布的时候,说是三年见成效,到今年六七月份,三年时间就到了,后面怎么办?到目前没有出台新的政策。
第二,今年2月8日,教育部发布《校外培训管理条例》(征求意见稿),其中很多提法,跟以往的通知内容有很大的不同,我前面的文章专门解读过,征求意见结束几个月了,到底正式的条例是什么样的,到目前大家都还没有看到。
第三,新东方、学而思等昔日培训巨头公布财报显示,业绩出现了明显上升,一方面传递出监管松绑的信号,另一方面透露教培市场巨大十分诱人,但是这些巨头也不敢明说是业绩增长是学科培训业务恢复带来的。
第四,有不少省市加大了学科培训的检查处罚力度,罚款、责令关停了一大批机构,其中有些地方提出了创建无违法培训社区、无违法培训街道这样的口号。
上面的这些信号,有的看上去是培训放开了,有的看上去又像是监管加强了。
希望放开的,就在传播放开的信息;希望严管的,就在为严管的信息点赞。这时候,就需要上面发话了,然后各个地方统一步调,就不会有猜测和混沌了